教育就是心连心的艺术,就是传播信仰的艺术。传播信仰,醉心学术,才能帮助青少年扫除迷茫,才能点燃辉煌的人生梦想。一个热爱学问的民族,才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民族复兴就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信仰,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创造教育神话和心灵佳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崇高的梦想。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屈辱史,面对我们今天宝贵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不辱使命,我们全国人民必须奋发图强。
只有触摸到了历史脉搏的跳动规律,我们才会在与历史的深情对话中敞开心扉,淌下热泪。历史这位人文母亲才会爱抚我们的灵魂,向我们动情地诉说过往,展现历史的沧海桑田,教育我们牢记中华民族的百年苦难。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与成长史,母亲为我们惠存了每一份珍贵的精神图谱。回眸民族成长的每一步脚印,我不禁热泪盈眶。膜拜历史,那是从我们心灵深处翻阅的历史过往。向历史献礼,镌刻我们这代人的奋斗史,为人文之母添光加彩,是咱们中华儿女的历史情怀,也是伟大的使命担当。我们也在创造历史,创造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史,我们拿什么载入史册?在这份用生命和热血、忠诚和信仰书写的历史画卷上,我们理当饱蘸自己的热血,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创造新辉煌,书写教育腾飞的新篇章。
传播信仰特别需要提倡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教育、生活中,要大力从方法、路径、理论、思想等方面创新,树立以领先世界为荣、以造福世界为傲的民族气质,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民族精神是民族信仰的生动体现,将民族精神阳光化、神圣化和普惠化,是教育工作者无比荣耀的历史使命。
我们只有将最优质的精神力量塑造好,以信仰教育之力将师生从灵魂深处唤醒,才能与历史做精神上的对接、灵魂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砥砺、心灵上的交融。我们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21世纪的教育发展史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今天注定会成为历史,未来也必将成为历史,教育就是历史的引擎和核心动力。我们都是母亲养大的孩子,也是自然养大的孩子,还是历史养大的孩子。从精神基因上讲,我们有上述三大母亲。所以,我们对母亲、自然和历史怀着深深的敬意,继承她们的精神力量义不容辞,接受她们的精神洗礼天经地义。
砥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汇聚民族精神的磅礴能量,点燃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这才是教育的内涵。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会从骨子里散发出来志气;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会从灵魂里散发出来香气。我们创造了多少理论成果、思想成果、科技成果和文明成果?我们对祖国和世界教育做出了什么独特的贡献?我们对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精神财富?这才是直击人心的历史叩问。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里,我们不能在创造力和贡献力上缺席。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图谱里镌刻着这样一串文字:勤劳、善良、自尊、自信、自强、坚韧、威武、勇敢、谦逊。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教育负责,对生命负责,这才是信仰的太阳永不落的精神景象。我们要树立一种崇高的信仰,我们做出的任何业绩和贡献,都是为了向民族献礼,向祖国献礼,向世界献礼。
激发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塑造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高度,要从青少年抓起。展现当代中国青少年最美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的报国热情,唯有担当起历史使命的信仰教育,才能振奋人心,砥砺雄心,壮我国魂。一个民族没有崇高的信仰,精神世界就容易垮塌。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精神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我从执教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探索和认知积淀。
人是需要精神支柱的,或许教育最能铸就我们爱的信仰支柱。教育是可以享有巨大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是师生相亲相爱的人文艺术。在三十年教书育人的心路历程中,最让我感动和欣慰的是高1992级学生左平,我是他当年的班主任。他只有一只左手,右手高位截肢,但却身残志坚,多才多艺,后来考上了西华师范大学,现在已成长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在历史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我工作过的华蓥市溪口初中、岳池中学、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先后有十几位学生与我成为同行,目前从事教育工作的多达数十人,在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骄傲的弟子,高1992级可谓人才辈出。不少昔日的弟子包括留学海外的弟子都与我继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思想情感上至今还受着我的影响。三十年来,我教过的学生大约有五千人。我在四川省华蓥市溪口中学所教的学生申春阳,是四川省1995年高考历史单科状元,当时重庆尚未成为直辖市。1991年至1995年所带学生连续五届高考荣获四川省华蓥市高考冠军,那五年发表国家级学术文章三十余篇,这使我颇有价值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今在学术攀登的艰辛中,每当认识上有新的突破,我都会欣喜若狂,特别开心,充满力量,倍感辉煌。(www.xing528.com)
在2020年4月14日网上今日头条报道我以后,高1992级很多同学都跟我联系,他们对我的认可与敬爱超出了我的想象。班长周业萍说:“邹老师您对我们影响很大,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她目前正在深圳从事房地产开发,事业蒸蒸日上。屈敏将同学们的微信聊天截图传给我,让我深受感动。例如唐燕说:“你们文科班毕业的还是要多多探望邹老师才是。趁老师还在,你们未老。得找个同学带我们去,邹老师有可能不认识我!”田祥东说:“虽然我无缘受教邹老师,但我对邹老师的帅气记忆犹新!祝邹老师安好!”王华说:“邹老师是我最爱戴的好老师!”教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此生足矣!这就是做教师的精神财富,就是做教师的职业幸福!如果有来生,我还会继续做教育,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篇结语
教育的出路在于引导学生坚定崇高信仰,赋予教育全新的内涵、底蕴、职责和使命,彻底打破教学常规,打破教育定式,破除“应试管理”和应试教育的弊端。为教育现代化开辟新路,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提炼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从根本上重塑教育的生态环境。
如果“应试至尊”这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教育的命脉,扼住了创新的咽喉,那么教育教学的自由度、舒适度和创造力便会受到无形的挤压。基础教育需要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需要学术研究的带头人。为此,必须探索信仰教育的新路,首先得相信教师,爱护教师,扶助教师,塑造教师的崇高信仰。
实践证明:唯有崇尚学术,徜徉学问,拥有独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才能尽显教育者的从容、自信、大气和魄力。我们必须开拓精神高地,涤荡世俗压力,挣脱心理漩涡,克服分数崇拜。狭隘的分数崇拜可以休矣,因为它蚕食了太多的灵魂,淹没了太多的个性,阻击了太多的诗情画意。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师生是不可小觑的,更是不可战胜的。
学术抱负、学术信仰强大的教师,志在打造信仰教育的净土,厚植心智并育的沃土,开拓“教育相长”的乐土。可以说,学术研究赐予信仰教育工作者一双慧眼,一副肝胆,一颗圣心,一腔热血。信仰教育赋予人们最澎湃、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将人打造成钢铁战士,无坚不摧,所向披靡。那些落后的教学方式背后,是学生学习的苦役,而且是心智和精神的双重苦役,隐藏着妨碍成长的巨大风险和心理危机。如果教育教学不能给人带来美感、质感、乐感的洗礼和满足,学生就只能寻求补偿性替代品,诸如开小差、打瞌睡,换着方式逃避学习,变着法子虚度日子。
懒散、消沉、倦怠、暗淡等精神负能的泛滥,只能证明学生心智干涸、灵魂枯萎、人格溃散。信仰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信仰教育是解放思想、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和塑造灵魂的神器,对学生的心灵发育、精神发育、人格发育和思想发育具有输血打气的伟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