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每节课的情境创设可以有多个存在,但它们应该是连贯的,为同一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其中有一个总的情境线索贯穿始终。即要形成一个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的完整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情境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

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教学情境的含义

教学情境某种意义上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2.教学情境的要素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实验过程能够呈现出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以化学实验为例,从仪器装置到药品配制,从实验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到新物质生成,其中有形、色、态、味的变化,又有气体的生成和沉淀的析出,或光、电、热现象。

珊瑚

基本要求:教学情境创设。

解析:教师在教学时展示了“像鹿角”“像菊花”“像树枝”的三种珊瑚,使学生对珊瑚有了真切感知,这便是通过实物创设情境。

《燕子》

基本要求:教学情境创设。

解析:教师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感知大自然的景色,有的教师一开讲就用放大的彩色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景物?它们的色彩、动态又怎样?那起伏的山岗、如镜的湖水、翠绿的垂柳、轻飞的燕子、清澈的泉水,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了美的画面,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以姿势助语言,打手势,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

操作: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可以使许多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操作的特点是通过直观的动作,把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表演:表演是高一层次的形象性,因为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中除教师表演外,还可让学生表演,学生表演有独特的教学意义。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材中有些篇幅戏剧因素浓厚,语言的动作性强,教师要善于把它们改编成小品课本剧,让学生走进课文,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在“动”与“乐”中把握课文内蕴,理解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神态及内心世界。

活动:学生活动所产生的直观情境也有其教学意义。

演示:演示也能创设直观情境。

《守株待兔》

基本要求:教学情境创设。

解析:教师教完课文,学生并不理解其寓意。这时教师灵机一动,扮成守株待兔者,倚在黑板下,闭目打坐,让学生“劝”自己。学生兴致倍增,纷纷劝起老师来:“老师,你等不到兔子啦!”“老师,再等下去你会饿死的!”……

老师还模仿守株待兔者的口气和学生争辩。学生越劝说,兴致越高,就越能深刻地理解这篇寓言的意思。

(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要求:

朗读——声情并茂: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地在头脑中浮现出教师所描绘的情景。(www.xing528.com)

描述——绘声绘色: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也能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

比喻——贴切精彩: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善用比喻,不仅会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平淡为生动,还能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是“提炼浓缩”又“易于消化”的系统的、整体的知识。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当中才能真正被理解、被掌握,从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

(5)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背景知识与新知的关系不如旧知与新知的关系那么密切、直接,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识同样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停靠点。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相关信息,有助于学生对写作背景及其意图的了解。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

历史典故”: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那些趣味横生的文学典故、数学史趣闻科学家逸事等,对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是很有益处的。

《凡卡》

基本要求:教学情境创设。

解析:教师可在课文分析完后要学生谈谈凡卡受了哪些苦?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受那么多苦?

通过教师引导——讲解文章时代背景,使学生领会凡卡从小的悲惨学徒生活,看到受尽摧残的旧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缩影。

《草》

基本要求:教学情境创设。

解析:教师教学时通过一则文学故事导入新课。上课,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讲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故事”。教师边板书诗作者“白居易”边娓娓道来。教师通过故事巧妙地介绍了诗人及创作诗的时代背景,既自然地揭示了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课大意有初步的感知,又缩小了时空差,解决了学习古诗由于年代相隔久远而无法产生共鸣的大障碍,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

(6)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资料袋:

教学情境创设注意事项

情境创设应具有针对性。每一节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境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所选择和取舍。

情境的创设应具备趣味性。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创设情境,并且要注意体现情境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由此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符合认知水平的事例、场景。

情境的创设应具备连贯性。每节课的情境创设可以有多个存在,但它们应该是连贯的,为同一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其中有一个总的情境线索贯穿始终。即要形成一个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的完整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应具备灵活性。创设情境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