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是主要环境因素之一,鸡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1.舍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失
舍内温度的高低受到舍内热量的多少和散失难易的影响。
(1)舍内热量的来源舍内热量来源包括:
1)舍外空气。舍外空气含有一定温度,可以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进入舍内,进入舍内的热量与鸡舍的结构和性能有密切关系。夏季因通风换气加强或门窗打开,再加上外围护结构的传热,舍内气温几乎完全受舍外气温的影响,但保温隔热良好的鸡舍可以减弱舍外气温对鸡舍小气候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季,舍内热量主要来源于畜体散热,但因通风换气或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受到舍外气温的影响。
2)鸡体产生。鸡体在生存和生产过程中,经过基础代谢、消耗饲料、生产、肌肉活动等过程产热,产生的热量又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途径散失,以保证体热平衡。通过辐射、传导、对流散失的热量可以提高舍内的温度(蒸发散失的热量不能提高舍内温度,只能增加舍内湿度)。
3)人的活动、机械运行及各种生产活动的进行都会对鸡舍内的温度产生影响。
4)采暖。舍内人工加温可以增加舍内热量而提高舍内温度。育雏舍要保证适宜的温度(雏鸡需要较高温度),一般需要采暖。
(2)舍内热量的散失一般鸡舍的热量有36%~44%是通过天棚和屋顶散失的。因为,天棚和屋顶的散热面积大,内外温差大。例如,一栋8~10m跨度的鸡舍的天棚的面积几乎比墙的面积大1倍,而18~20m跨度时大2.5倍,设置天棚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辐射热的进入;有35%~40%的热量是通过四周墙壁散失的,散热的多少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厚度、施工情况和门窗情况;另外有12%~15%是通过地面散失的,鸡在地面上活动散热。冬季,舍内热量的散失情况取决于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
2.舍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保温性能好的鸡舍舍内温度一般是上高下低,天棚附近温度最高,接近地面温度最低(鸡的潜显热发散,温暖潮湿的空气上升)。气温从鸡舍中央向四周递减,鸡舍跨度越大,这种差异越大。实际差异大小取决于墙、门和窗的保温性能、通风管的位置和舍外温度。
舍内温度情况还与鸡舍高度、饲养密度有关。舍高,每只鸡的空间大,个体散热多,有利于夏季防暑而不利于冬季防寒;饲养密度大,则单位面积产热量多,舍内温度高。(www.xing528.com)
3.舍内温度对鸡体的影响
(1)影响鸡体热调节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动物机体产热和散热是保持对立过程的动态平衡,只有保持动态平衡,才能维持鸡体体温恒定。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的环境温度下通过自身的热调节过程能够保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调节范围时,热平衡破坏,鸡的体温升高或降低,使鸡体受到直接伤害,严重时引起死亡。
(2)影响鸡的抵抗力舍内温度对鸡体的影响表现在:
1)温度影响鸡体的免疫状态。
2)间接致病。病原体和媒介虫在体外的存活时间明显受到环境影响。对于鸡沙门氏菌,气温从28℃升高到37℃时其复活率、感染率下降而失活。
3)影响鸡群的营养状态和饲养管理。天气炎热,鸡的采食量下降,营养供应不足,最后导致营养不良,鸡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饲料容易酸败变质和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天气寒冷,鸡的采食量增加,代谢增强,如饲料供应不足,也会造成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冬季喂饲一些块根茎类或青绿多汁容易冰冻的饲料或饮水的温度过低,鸡饮食后会消化不良、下痢;冬季鸡舍密封过紧,通风不良易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等。
(3)影响生产性能不同种类、不同性别、不同饲养条件和不同阶段的鸡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温度不适宜,会影响其生长和生产。
4.舍内温度的控制措施
(1)冬季的防寒保温措施一般来说,成鸡怕热不怕冷,环境温度在7.8~30℃的范围内变化,鸡自身可通过各种途径来调节其体温,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温度较低时会增加饲料消耗,所以冬季要采取措施防寒保暖,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0℃以上。
(2)养鸡场夏季防暑措施鸡体缺乏汗腺,对热较为敏感,易发生热应激,影响生产,甚至引起死亡。例如,蛋鸡产蛋最适宜温度为18~23℃,高于30℃时产蛋量会明显下降,蛋壳质量变差,高于38℃就可能由于热应激而引起死亡。因此,养鸡场夏季应注重防暑降温。
【提示】 其他季节,可以通过保持适宜的通风量和调节鸡舍门窗面积维持鸡舍适宜温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