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较大规模的养鸡场时,通常都要考虑分区建设,即所谓的布局问题。养鸡场的总体平面布局要求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卫生防疫条件,又要照顾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活,否则,容易导致鸡群疫病不断,影响生产。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场投资,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保证高效方便的管理。
1.分区规划
养鸡场分区规划应注意的原则是:人、鸡、污,以人为先,污为后的排列顺序;风与水,则以风为主的排列顺序。养鸡场各种房舍和设施的分区规划主要从有利于防疫和有利于组织安全生产出发,根据地势和风向处理好各类建筑的安全问题。养鸡场通常根据生产功能分为生产区、办公区或生活区和病鸡隔离区等(见图2-1)。
图2-1 养鸡场规划布局图
(1)生活区或办公区生活区或办公区是养鸡场的经营管理活动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流行。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办公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场外运输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车棚、车库均应设在办公区,除饲料库外,其他仓库也应设在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养鸡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声、粪尿及污水因风向和地面径流污染生活环境,造成人、畜疾病的传播。
(2)生产区生产区是总体布局的主体,是鸡生活和生产的场所。生产区位于全场的中心地带,地势应低于办公区,并在其下风处,但要高于病鸡隔离区,并在其上风处。生产区内鸡舍的设置应根据常年主风向,按种鸡场(孵化场)、育雏育成舍、种鸡舍或产蛋舍这一顺序布置养鸡场建筑物,以减少雏鸡发病机会,利于鸡的转群。养鸡场生产区内,按规模大小、饲养批次不同规划成几个小区,区与区之间要相隔一定距离,放养鸡舍间距根据活动半径不低于150m。根据拟建场区的土地条件,也可用林带相隔,拉开距离,将空气自然净化。对于人员流动方向的改变,可筑墙阻隔或沿路种植灌木加以解决。
(3)病鸡隔离区病鸡隔离区主要是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鸡的场所。为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处,并在地势最低处,而且远离生产区。隔离舍尽可能与外界隔绝。该区四周应有自然的或人工的隔离屏障,设单独的道路与出入口。
2.鸡舍间距
鸡舍间距要从防疫、排污、采光、防火和节约用地五个方面予以考虑。鸡舍之间距离过小,通风时,上风处鸡舍的污浊空气容易进入下风处的鸡舍内,引起病原在鸡舍内的传播;对于采光,南边的建筑物会遮挡北边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很容易殃及全场的鸡舍;由于鸡舍密集,场区的空气环境容易恶化,微粒、有害气体和微生物含量过高,容易引起鸡群发病。为了保持场区和鸡舍环境良好,鸡舍之间应保持适宜的距离,开放舍间距为20~30m,密闭鸡舍间距为15~25m。(www.xing528.com)
3.鸡舍朝向
鸡舍朝向是指用于通风和采光的棚舍门窗的指向。鸡舍朝向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鸡舍的采光及温度、通风、地理环境、排污等情况确定。鸡舍朝南,即鸡舍的纵轴方向为东西向,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开放式鸡舍来说是较为适宜的。这样的朝向,在冬季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的温热效应和射入舍内的阳光防寒保温;夏季辐射面积较少,阳光不宜直射舍内,有利于鸡舍防暑降温。
鸡舍内的通风效果与气流的均匀性和通风量有关,但主要看进入舍内的风向角多大。风向与鸡舍纵轴方向垂直,则进入舍内的是穿堂风,有利于夏季的通风换气和防暑降温,不利于冬季的保温;风向与鸡舍纵轴方向平行,风不能进入舍内,通风效果差。所以,要求鸡舍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为45°~90°较好。
4.场地道路
场地道路是养鸡场总布局的组成,是场地建筑物之间、场内与场外之间联系的纽带,为运输饲料、鸡蛋、鸡、废弃物等提供方便。因此,道路需要合理设计和布局。
养鸡场场地的道路分为净道和污道。净道是运送鸡蛋、健康鸡和饲料的道路,污道是运送粪便、死鸡、淘汰鸡和其他废弃物的道路。为了保证净道不受污染,净道末端是鸡舍,不能和污道相通。净道和污道应以草坪或林带相隔。
5.储粪场
养鸡场应设置粪尿处理区,粪尿处理区距鸡舍30~50m,并在鸡舍的下风处。粪场可设置在多列鸡舍的中间,靠近道路,有利于粪便的清理和运输。储粪场和污水池要进行防渗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和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