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性精神: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

理性精神: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新闻要遵循真实原则,这是理性精神对新闻的基本要求。这种规定实质就是理性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新闻传播业,其从业人员不应听信传言,而应当通过亲自走访、调查、采访,对获得的消息进行证实或证伪。再次,批判精神对于新闻传播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质疑精神是新闻传播者发挥求真和监督作用不可或缺的品格。因此,质疑精神是衡量媒介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

理性精神: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具体来说,就是新闻记者、编辑把“事实”“真实”地呈现给受众,受众接受记者、编辑提供的“事实”。因此,有一位学者指出,新闻是一种话语,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机构性的特定形式的实践活动。[2]新闻制作人员事实上是如何理解正在发生的事实,他们的理解就会决定并形成他们所制作的新闻报道。也就是说,新闻从业人员的观念决定了作为话语的新闻。这就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理性精神,他们的理性精神也就决定了新闻文本的理性精神。

首先,新闻要遵循真实原则,这是理性精神对新闻的基本要求。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不仅是新闻的根本属性,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原则与起码要求。真实性可以理解为:尊重事实而非观念,遵从客观而非主观地认知世界,在此基础上,对实然世界进行具有批判性的理解与分析。从中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真实性与理性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理性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与价值取向的聚合提示我们: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从业人员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而从业人员理性精神的确立,是新闻真实性的根本保障。我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指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拔高夸大,不得歪曲事实真相。这种规定实质就是理性精神的具体体现。新闻必须客观真实,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客观的事实要通过记者的报道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新闻报道既来自事实,又要经过记者的思考和认识来反映,主观因素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求记者的主观要向客观靠拢,新闻工作者应该全面地收集材料,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而不允许有任何加工和不负责任的主观判断,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来赢得受众的认同与信任。

其次,科学精神也是理性精神的固有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3]追求科学精神是新闻基于自身属性所内生的需求。科学精神强调的是实践活动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新闻传播业,其从业人员不应听信传言,而应当通过亲自走访、调查、采访,对获得的消息进行证实或证伪。很多失实新闻的产生并不是由于记者刻意编造,而是因为记者没有对得到的消息进行核实。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从业人员应当通过调查确保将要传播的消息的真实性。

再次,批判精神对于新闻传播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传播者应该坚持批判精神,既对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也要为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批判精神是对现实事物不断追问的“问题意识”,这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品质之一。新闻从业人员的批判精神对受众也有特殊意义,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那些能鼓舞和期望的,或者能印证其固定主张的新闻,而且也需要那些能有效引导他们改变、修正或权衡自己的判断和意见的消息情报。批判意识的唤起和形成是交流过程民主化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4]从而激发公众的批判意识和培养公众的分辨能力。

新闻传播者要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要超越缺少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单向度思维。具体如何做到呢?首先,新闻工作者应该立足于现实,通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反映时代发展的重要问题。其次,新闻从业人员要保持对社会的理性观察和思考,发现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社会问题,并把对于这些问题的报道作为自己神圣的社会使命。新闻传播者从价值角度对社会的批判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理想,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意识,也体现了新闻传播者自我意识的张扬。新闻从业者应具有社会理想,并以此为视角来审视现实世界。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应以生动的事实和言论,不断唤起公众对于理性的追求,使公众深刻地认识舆论的力量;应当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或评论,向大众传递改造社会的理性认识,将整个社会向理性方面导引。(www.xing528.com)

批判精神在媒体的工作中体现为:两种对象与两种路径。批判的对象有二:其一,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批判既包括社会物质生活层面也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层面。其二,对政策方针的批判。其包含两种路径:第一,对于已有的政策方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什么缺陷,应当如何调整或补充等。第二,对于政策方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缺位,记者应当大胆指出,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呼声。对政策方针的批判,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这种功能不仅是新闻媒体的法定权利,也是保证社会良性发展的保障之一。批判政策方针的第一条路径,体现了新闻媒体议政的功能。其第二条路径,则体现了新闻媒体的参政功能,二者缺一不可。

最后,质疑精神是新闻传播者理性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拉斯维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新闻传播者首要的社会功能应该是“监视环境,揭示那些会对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地位带来影响的威胁和机遇”。[5]新闻传播的监视环境功能会促动社会变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质疑精神是新闻传播者发挥求真和监督作用不可或缺的品格

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时期内,质疑精神受到体制性因素的排斥,新闻传播者无法确立自身的质疑精神。1980年代初以来,社会大环境发生改变,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新闻规律,新闻传播的主体意识开始苏醒,质疑精神也开始萌芽和成长。90年代以后,新闻传播者的质疑精神在不断成熟,突出体现在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揭露、公众知情权的维护上。现在,这一功能也逐渐得到公众和传媒的重视以及政府的承认,即新闻从业人员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应对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新闻传播者要在理性的质疑中实现对社会和民众的导向功能,最终成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闻传播者的质疑精神会在社会形成良好的影响,因为“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效果在于影响了人们理解与思考的习惯”。[6]通过不断的质疑,拓宽和深化人们观察、认知客观世界的视野,改变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打造民众的质疑精神,并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求实的精神。在理性的质疑中实现导向功能,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因此,质疑精神是衡量媒介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

总而言之,理性精神是新闻传播的内在需要,是推动新闻发展的力量,也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对于理性精神的漠视,会对新闻事业生命力造成严重威胁,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新闻媒体应当时刻从真实性原则出发,以理性精神的透镜观照当下社会,而对客观真实与理性精神的尊重,就是对新闻事业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