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思路和框架
人文主义和新闻传播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人文主义是新闻传播的内核,新闻传播要以人文主义为其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不仅是人文主义的传播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文主义的创导者。而人文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以人本、理性精神、民主观念为构成部分,且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本书在构建全书的结构时,既注重从人文主义的整体来研究,也注重从人文主义的内在构成部分来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人文主义是历史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文主义有着不同的认知,人文主义也有着不同的发育程度,这对新闻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经过新时期的三次人文主义思潮,初步形成了中国语境下的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既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也有明显的现实不足性,这两种特性都在新闻传播中有大量的体现。因此,本书在分析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时,既分析发展进步,也研究落后与不足,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新时期以来人文主义视角中的中国新闻传播。
基于此,本书采用纵横结构架构全文,纵向论述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在人性意识、理性精神、民主观念上的体现,横向剖析新闻传播在这三个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全书包括五章内容和引言、结语。第一章,人文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主要界定人文主义的内涵,人文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流变以及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影响;第二章,人性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主要论述人性意识与新闻传播的关系,人性意识在新时期新闻传播中的表现,以及人性标准下的新闻传播的缺失;第三章,理性精神与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主要论述理性精神与新闻传播的关系,理性精神在新时期新闻传播中的表现,理性精神标准观照下的新时期新闻传播;第四章,民主观念与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论述政治民主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新时期中国政治民主观念在新闻传播中的体现,以及民主观念观照下的新时期新闻传播的缺失与不足;第五章,对弘扬新闻传播人文精神的思考,从推进新闻体制改革,他律与自律的统一,传媒工作者的修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三、四章的第二节主要是从纵向的角度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因为本书不是定性的深度分析和系统的历史比较,所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新闻传播在人性意识、理性精神和民主观念上的历史嬗变。
2.研究方法
首先是历史分析法。所谓历史分析法,《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定义的:“具体分析方法的一种,即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联系和比较,这样才能弄清楚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有些矛盾或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历史根源,在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13]采用历史分析法,研究者需要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解读,本书采用理论分析的框架和方法对40年来新闻传播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把历史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中,解析变化的特点,从而积累历史的经验,镜鉴未来的发展。
其次是文献研究法。“所谓文献研究法,就是通过对搜集来的文献的分析研究,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信息资料的方法。”[14]本书全面收集各种有关文献,特别是第一手、第二手资料,结合新闻理论、新闻史、当代文化思潮等学科的成果,探析新时期新闻传播在人性意识、理性精神、民主观念上的发展和特点。本书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力求达到一个对中国新闻传播全面深入的了解。
最后是解释性研究法。将新闻传播在人性意识、理性精神、民主观念方面的缺失和不足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立体背景中考察其背景和原因。
[1]转引自汪晖:《人文主义与启蒙:两个现代主题》,《死火重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页。
[2]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页。
[3]谢鼎新:《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页。(www.xing528.com)
[4]姜红:《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新闻学术中的科学主义》,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44页。
[5]许纪霖:《启蒙的命运——二十年来的中国思想界》,(香港)《二十一世纪》1998年第12期,第28页。
[6]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8页。
[7]张淑美:《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的终极目的》,《新闻爱好者》2003年11月。
[8]童兵:《科学与人文的新闻观》,《新闻大学》2001年夏季号。
[9]尹鸿:《人文精神与大众传媒》,《媒介二十五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10]李良荣主编:《为中国传媒业把脉——知名学者访谈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
[11]王多:《人文精神与大众传媒》,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12]罗彬:《新闻传播人本责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13]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14]陈波:《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