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尼山听歌,领略美妙的中国民歌漫谈

爱尼山听歌,领略美妙的中国民歌漫谈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是1960年前后,第一次上西双版纳的爱尼山时,就听到了这种民歌。后来听巴赫和亨德尔的一些作品,便马上联想到这支无名的爱尼山夜曲,以为它的自然和声与大师们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爱尼山听歌后才觉得自己无知。上个世纪60年代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工团有个爱尼族女歌手叫匹松,她就会这种发声法。听过她唱地道的爱尼民歌,怎么形容呢?

爱尼山听歌,领略美妙的中国民歌漫谈

如果一个喜欢音乐的人言必贝多芬莫扎特,除此之外都不喜欢,恐怕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爱乐者。

大约是1960年前后,第一次上西双版纳的爱尼山时,就听到了这种民歌。歌声如淙淙流淌的山泉,那么清纯绝尘,沁人心脾,至今想起都觉得心旷神怡。

西双版纳的旱季,每天都是晴天,早上常常是大雾弥漫。在蒙蒙的晓雾中走在山路上,山野里静悄悄的,只有雾气凝成的水滴“哒”、“哒”地敲响树叶的声音。大约十二点,山上的雾气开始凝成朵朵白云飘向蓝天,金色的阳光从白云的空隙间投射下来,千万张湿漉漉的树叶在阳光下像上了釉似地闪闪发光。对面山坡上,盛开的羊蹄甲花此一处纯白,彼一处淡紫,太阳鸟像火焰似的,在绿叶和花枝间跳动,暖暖的阳光使它们发出欢乐的叫声。就在此时,不远的山路上,一个上山的爱尼姑娘也像太阳鸟似地唱了起来:

356|6—|16653261|66·|6—|

虽不懂爱尼话,但一开始的这句就把人震住了。那声音悠扬而圆润,歌者在不时飘来的薄雾中时而出现了,时而又消失了。一曲歌罢,只听到流水丁冬,伴以一两声清婉的鸟鸣,静静地,一朵朵棉花似的云朵缓缓升向蓝天。又是一个在云雾飘移中忽隐忽现的人影,并且歌声也从对面山上应答了。这次是个男声:

哟嗦咪呀……

能听出开始的这句是相同的,显然是对歌时用以打招呼的衬辞。后面的旋律更好听,可惜那非常复杂的装饰音没有即时地用简谱把它记下来,时间久了便忘了。

小溪边,两个对歌的年轻人走在一起。他们没说什么,互赠了一撮槟榔,又各走各的路了。当歌声再度响起时,已经从那山顶传来:

356|6—|16653261|66·|6—|(www.xing528.com)

哟嗦咪呀……

悠远、缥缈的歌声似乎和那飘升的白云升向蓝天。一曲歌罢,山野里留下了刹那的寂静。陡然间,觉得天、云、树、山溪……整个大自然和内心一下子变得那么安详和纯净,这曲山歌开始的一句也就从此永远留在了心里。

午夜,听到一支略带忧伤的竖笛在吹奏。走出竹楼,只见一轮又大又亮的月亮挂在凤尾竹梢上,好像只要轻轻一碰,那白玉盘似的满月就要坠落下来。空气毫无污染,那种透明度、那种光洁度是一辈子难得见过的。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月亮照到的一片白,像是北方大雪覆盖的原野;照不到的又是一片黑,那树影、竹楼、远山有如一幅绝妙的黑白剪纸。随着那竖笛声来到寨中心的小广场上,那里站着一排爱尼姑娘,她们互相搂搭着肩膀,左右轻轻地摇晃着,静夜里,又是一曲缠绵的、有点淡淡的哀愁的歌唱起来了:

335|336|656|332|236|

661|113|232|2—|2—|

姑娘们的歌声和银饰发出的丁当碰撞声已使齐唱非常好听,不懂爱尼话,相信歌词和歌曲同样会是非凡的美丽。很快,这主旋律加进了两个声部,其声调之和谐、丰厚,使这月光下的小夜曲更加悦耳动听,那效果和感受简直难以名状!后来听巴赫亨德尔的一些作品,便马上联想到这支无名的爱尼山夜曲,以为它的自然和声与大师们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

那一晚,那三个声部的民歌一直萦绕在耳畔,特别是最后一个音拖得很长很长,久久地在夜的山谷里弥散,像是融到温柔的月光里,如水般流淌向朦胧的远方……

一直以为,中国的音乐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所谓“五音不全”指的就是这五音。就是说,没有半音,更无所谓“和声”。爱尼山听歌后才觉得自己无知。在爱尼人的歌曲里,不仅有半音、装饰音,还有多声部的自然和声,甚至有一种非常奇怪的发声法,你完全听不清用的是舌头,还是鼻腔或喉部的共鸣,或兼而有之。那特殊的听觉效果从未听到过,相信一流的歌唱家怕也难以学会。上个世纪60年代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工团有个爱尼族女歌手叫匹松,她就会这种发声法。听过她唱地道的爱尼民歌,怎么形容呢?改用一句成语:叹为“闻”止。因为再也没在别的地方欣赏过这独特的歌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