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视音频编辑,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影视制作相关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际技术的掌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从头至尾进行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它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编辑人员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并播放,由录像机记录有关内容,然后使用特技机、调音台和字幕机来完成相应的特技、配音和字幕叠加,最终合成影片。
这种编辑方式存储的介质通常是磁带,因此要求编辑人员首先编辑素材的第一个镜头,结尾的镜头最后编。它意味着编辑人员必须对一系列镜头的组接做出确切的判断,因为一旦编辑完成,想要在编辑好的录像带上插入或删除视音频片段,那么在插入点或删除点以后的所有视音频片段都要重新编辑,在操作上非常不方便。
2.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编辑而言的,是指应用计算机图形和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影视素材进行编辑,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光盘等记录设备中的一系列操作。非线性编辑应用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不再需要太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需要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它突破了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素材就可以进行多次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大大节约了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制式即传输电视信号所采用的标准。世界上通用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制、PAL(Phase Alteration Line)制和SECAM(法文Sequentiel Couleur A Memoire)制。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帧速率、分辨率以及信号带宽等方面。
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电视的清晰度就是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屏幕宽高比即影片画面的长宽比,常见的电视格式为4∶3和16∶9。像素宽高比是指影片画面中每一个像素点的长宽比,通常计算机使用正方形像素显示画面,其宽高比为1.0;电视机使用矩形像素显示画面,PAL使用的像素宽高比为1.09。如果在正方形像素的显示器上显示未经矫正的矩形像素画面,画面会出现变形。
帧是影片中的一幅图像,一帧即为一幅静态的画面。帧速率也称为FPS(Frames Per Second的缩写,即“帧/秒”),是指视频中每秒播放的帧数。如果要生成平滑连贯的动画效果,帧速率一般不小于8FPS,电影的帧速率为24FPS。制作动态视频内容时,帧速率越高,动画效果越流畅。(www.xing528.com)
视频素材的信号分为交错式和非交错式两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是指显示屏在对图像进行扫描时,从屏幕左上角的第一行开始逐行进行,整个图像扫描一次完成。因此得到的图像画面闪烁感小,质量高。
隔行扫描(Interlace Scanning)就是每一帧被分割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帧中所有奇场或者偶场,通常是先扫描奇数行得到第一场,然后扫描偶数行得到第二场。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看到的是平滑的动画效果,而不是闪动的半帧、半帧的图像。但是这种方法造成了两幅图像显示的时间间隔比较大,从而导致图像画面的闪烁感较强。因此这种扫描方式得到的图像清晰度低于逐行扫描,通常是在早期的显示作品中使用。
确定视频素材长度及每幅画面的位置,以便在播放和编辑时对其进行定位,这就是时码。时码的表示方法是小时(H):分(M):秒(S):帧(F)。
视频压缩也称视频编码,是指通过特定的压缩技术,将某个视频格式的文件转换成另一种视频格式文件的方式,其目的是减少文件数据,节省储藏空间,缩短处理时间。
标清(Standard Definition)和高清(High Definition)是尺寸上的差别,而不是文件格式上的差异。标清是指物理分辨率在720P以下的一种视频格式。而物理分辨率达到720P以上的则称为高清,分辨率通常为1280像素×720像素,1080P分辨率为1920像素×1080像素。高清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画面质量优于标清。
2K、4K是标准在高清之上的画质格式,分辨率分别为2048像素×1080像素和4096像素×2160像素。8K是超高画质标准,分辨率为7680×4320像素。
音频采样速率是指录音设备在一秒钟内对声音信号的采样次数,采样频率越高音质越真实。22KHz可以达到FM广播的音质,44.1KHz理论上达到CD的音质,48KHz则更加精准一些,可以达到数字电视、DVD的音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