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工作室“让合作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这一主题,我选择了初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哦!冬夜的灯光》作为我公开课的课题。虽然这是篇初二的课文,但此文浅显直白,并无阅读障碍,也正因为如此,合作学习反而成为了这节课的难点,于是我在备课时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从学生读而未见的角度,寻找此文分析的切入口,让学生明白感动的原因。
本节课的基本设计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两次灯光,三种读音。两次灯光串联全文,三种读音推进高潮,这是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阅读中,学生常常会忽略诸如“果然”“但是”这些起承转合的词语。事实上,简单的一个“但是”就能凸显作者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的心情;如果不抓住“果然”一词,就不能与上文形成照应。我想通过文本解读告诉学生的是,阅读缺乏连贯性,就常会顾前不顾尾,这正是我们阅读中的通病。
另外,“哦”字的三种读音,恰恰契合了作者层层递进的情感发展,同时又与课题相照应,抓住这一细节,反复阅读,也有助于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从循序渐进、注重体验的角度,让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成为深入研读文本的有力抓手。(www.xing528.com)
考虑到实际教学是借班上课,所以我想尝试换初一年级来上此文。一则低学段学生互动积极性高,较容易投入合作的热情;二则文章浅白,低学段学生也一样能够学好。
教学中的提问互动、朗读是师生合作的常见形式,除此之外,我也设计了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词语的内涵,比如,通过师生握手和生生握手来体会“握手”“笑容”这些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这种体验与合作形式应该是老师、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
除了以上思考之外,备课过程中我还特别学习了曹刚老师对于文本的课例解读,和其他合作学习方面的案例,深受启发。阅读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浸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