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教育家契诃夫曾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自己的想法很愿意拿出来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只要老师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表现得令人刮目相看。”
(1)小组合作完成课前预习。以《生命的舞蹈》一课为例,这节课全都是在学生的质疑和答疑过程中完成的。课前,笔者将预习要求布置给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从文章内容、人物性格、写作方法、作者情感、字词品读等方面入手提出疑问,如能互助则组内解决,如有困难可以递交给老师,课堂讨论。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各小组之间深入探究文本的意识更强烈,这种主动性比教师的单纯说教要有用得多。
(2)课中提问提高合作凝聚力。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笔者通过孔乙己“在笑声中粉墨登场”“在笑声中供人取笑”“在笑声中悲惨谢幕”三个场景串联了主人公悲惨的一生。课上到快结束时,笔者借用鲁迅对当时社会精辟的概括“吃人肉的筵宴”,抛出了讨论的话题:杀害孔乙己的凶手到底是谁?
有了文本解读的铺垫,同学们的答案大都能反映出自己的思考。组内各抒己见形成观点,组间分享交流,有认同也有人质疑,最后再总结出鲁迅的写作目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www.xing528.com)
(3)任务驱动合作完成课后作业。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也是发挥合作学习的一方沃土。比如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综合学习:“面对灾难”公益广告设计,就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确定主题到搜集材料,从文字创作到美工设计,都能呈现出小组合作的智慧,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滋有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既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能把每个小组的智慧分享给全班,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本,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考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切不可放任自流,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