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与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与方法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种殊荣,一般都用来奖励给那些最勤奋、最热爱劳动的学生。记得当我谈到热爱劳动这个话题时,还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我们不但要证明,热爱劳动是一个人的优点和文化水平的最高程度的体现,而且要明确知道,该怎样培养学生们去热爱劳动。当一年前高年级学生栽种的葡萄开始挂果的时候,小孩子们简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为自己亲自参加过栽种葡萄的劳动而自豪,他们还记着那个“劳动的节日”。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与方法

因为我们相信,即使是最普通的像栽种西红柿和甜菜这类事,虽然孩子们早已熟知并且司空见惯,仍然会有很多他们所不熟知的方面,而这种未知,会让孩子们把最普通的劳动当作不同寻常的、诱人的和充满浪漫情趣的事来对待。

于是我首先认识到,孩子们每天重复的劳动,不应该是最终目的,那仅仅是不断翻开那本伟大的自然之书的美好新页的一种手段。

在我们校园的中心地带,有一片碧绿高大的葡萄林。粗壮的葡萄藤能攀爬到两米多。我们的少先队员们用铁丝把它们绑成一排一排的,非常整齐。放眼望去,几千串沉甸甸的葡萄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的葡萄园可以说是学校的骄傲。

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的,不仅有本地的集体农庄庄员,还有从周围各乡镇来的人员。能在葡萄园里劳动,在我们学校,是学生们最大的乐趣和光荣。而这种殊荣,一般都用来奖励给那些最勤奋、最热爱劳动的学生。

葡萄园劳动的内容有间株、用铁丝捆绑枝条、秋天往每一株葡萄秧上添土或者把雪收集到一起用以保墒。希望得到这些劳动机会的人太多了,但是每次我们却只能挑选10~15人。那些没有被选上的孩子感到委屈和扫兴是常有的事。但这片葡萄园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美好,15年前这里的情况让我简直都不敢去想……

十五年前,这里就是一块荒地。听以前的老师讲,学校曾经把这块地给过门卫和总务主任,让他们种土豆,但是他们没要,因为这里已经种了50年土豆了,土地早就已经变得贫瘠不堪了,很难再种出别的东西。于是我建议就在这个地方开辟一块地,来种种果树之类的,最初的想法不是接触果子,而只是让它成为校园里繁茂的一角。

同样,费了好大的劲才说服了高年级同学,让他们往这里运来大约30吨厩肥。看得出来,学生们对这块地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运来了肥料完全只是出于我这个重新任命的校长命令,我想在这里栽种葡萄。把肥料运来以后,接着孩子们按照我的吩咐在地上挖出了一个个一米半深的坑,把肥料和黑土混合到一起,填到坑里去。

在我们这里,之前从来没有人栽种过葡萄,尽管这里的条件对葡萄的生长极为有利。我给学生们讲,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植物,可我却能感觉得出来,我的话学生们并没有听进去。记得当我谈到热爱劳动这个话题时,还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而当我说完时,我看到一个叫奥丽娅·特卡琴科的十年级女生调皮地向她的同学们递了个眼色,然后问我:“您刚才说,劳动能够美化生活。但我不觉得有人会喜欢这种刨坑的工作,这种工作也不会给人带来乐趣。高尔基之所以那样写,大概只是为了美化自己的诗句而已。可是在现实生活里,我觉得很少有人会热爱例如收集粪肥这样的劳动。”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她的话我却至今都忘不了。最近很多年,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和质疑。回答这样的问题并不像刚一听到它们时所想的那么简单,但是我觉得我们必须对它们做出回答。我们不但要证明,热爱劳动是一个人的优点和文化水平的最高程度的体现,而且要明确知道,该怎样培养学生们去热爱劳动。实际上,生活本身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让我们再回到关于葡萄园的故事上来。我很清楚,最开始的那一批给栽种葡萄秧刨坑的人,可能是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因为他们很快就毕业了,很多人甚至直到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上学的时候才看到了自己最初的劳动果实。

但是,幸运的是,后来很多低年级的、多次参与葡萄栽种的孩子,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了那种丰收的喜悦。所以在“劳动的节日”(我们把葡萄园奠基仪式那一天叫作“劳动的节日”)那天,我们要求来了很多人,不仅有当初挖坑和施肥的那些人,连那些一、二、三年级的小同学也来了。他们不仅是来参观的,他们也是来劳动的。为了参加这项重要的劳动,小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做好了一切准备。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像栽种葡萄这种重要的事一般都是由“大人”们来做的,现在他们居然也能参与其中。可想而知,他们基本上都怀着一种参加不同寻常的盛大节日的心情来参加劳动,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小孩子往每一个坑里放一把粪肥,往根部浇一点营养液,然后再埋上土、浇上水。他们的这份工作并不怎么显眼,但是比起那些曾经挖过坑、运来过成吨的粪肥的人,他们对新叶绽放的兴趣要浓厚得多。

我们该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那些年,我没有急于对这种心理状态的微妙之处做出分析和总结,因为有一个念头一直扎根在我的脑海里: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并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劳动。让劳动更早地进入孩子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则是我脑海里的信念应该达到的程度。

在让小孩子们去参加第一个“劳动的节日”之前,我给他们讲述葡萄丰收可能的景象——一棵葡萄秧能结出上百串的浆果,而且我们可以把葡萄秧养得比房子还要高。这些话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这种丰收的画面印入了他们的脑海,他们像听到什么奇妙的海洋动物故事,或者散落在我们草原上的古代游牧人坟墓里的宝藏故事一样兴奋。可想而知,他们干活是多么投入,因为他们的内心饱含热情与憧憬。

我告诉他们,葡萄秧上的新叶会变绿,新长出来的细藤,会朝着阳光往上爬。在温室里,我们会事先准备好装满土和肥料的花盆,然后在里面插上葡萄的枝条,到了冬天,这些枝条就会扎根,而第二年春天,我们再把它栽到地上,这些生机盎然的绿色小生命就会在大地上扎根,一年以后它们就会结果。

这个目标实在是太诱人了,尤其是,当我把一个盛满一串串碧绿的葡萄的筐拿到他们面前,他们在第一次尝到葡萄的滋味以后,这种诱惑力又更加明显地增强了。打这以后,孩子们自发地拿起小桶去捡粪肥;为了给葡萄秧施肥,孩子们也不会拒绝用鸟粪制作营养液这类人们讨厌做的活了!

春天来了,孩子们把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幼苗移栽到了地里。挖坑,然后往里面撒上用黑土和粪肥混合起来的肥料。这些活对于那些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他们却被这种劳动吸引住了,这大概是因为,在这项劳动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小孩子们虽然一共只管理着30棵葡萄秧,但这里却成了整个园子里管理得最好的葡萄。当一年前高年级学生栽种的葡萄开始挂果的时候,小孩子们简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为自己亲自参加过栽种葡萄的劳动而自豪,他们还记着那个“劳动的节日”。等到葡萄刚一成熟,我就分给每个孩子一些,让他们来品尝自己劳动的成果。但多数的孩子都留着,偷偷带回了家,去跟他们的家人一起分享,和他们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

第一批劳动果实收获之后,从温室里移栽过来的秧苗又发芽了。孩子们现在已经完全知道怎么管理、怎么培育它们了。经过上一年的劳动,在我看来,孩子们肯定已经学会很好地种葡萄了,他们都会成为小园艺家,他们也已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但实际上,我高兴得太早了。

又过了一年,从温室里移栽过来的秧苗,都已经长成能够结果的葡萄秧了。我们又把一批新的秧苗从花盆里移栽到地上,又往这里运送肥料、追肥。很多学生都在自己家里也栽种了葡萄。但就在这个时候,我却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对这项劳动已经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因为他们对栽种葡萄已经司空见惯了。

有很多孩子,他们在10来岁时,手几乎没有离开过运肥的桶,他们想给秧苗多施一点肥,好让它们尽早发芽。可是现在,两三年以后,这些孩子们无论对温室,还是对葡萄园,都已经变得毫无兴趣。再过两三年,栽种葡萄的工作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不是都会成为像种西红柿或者其他他们所熟悉的植物一样司空见惯的事,他们也会从最初的热情满满到最后毫无兴趣?这该怎么办呢?这样的现象会一直重复吗?

要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对劳动的兴趣持续下去,就像一个全新的东西展现在他们面前那样?怎样让他们不是简单地提着小桶运送肥料,而像是在给一本新奇的自然之书翻开新的一页一样呢?怎样才能让劳动永远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呢?

看来,至少首先应该让劳动不要成为同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为什么三年前,当孩子们刚刚拿起铁锨栽种葡萄秧、给新芽初放的葡萄秧浇灌营养液时,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着喜悦的光芒?为什么他们会兴奋地到处寻找,用他们的话说,最肥的肥料,而当时他们把这项工作看作自己真正的爱好在进行呢?因为当这种劳动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他们更容易感受到那种激动人心的快乐。

收集肥料这种工作明显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仅仅是通往那个诱人目的的一条道路。这条通道当然并不十分平坦,但是他们需要无论如何都要走过去,否则就达不到目的,就结不出美好的果实,那种喜悦的光芒也就照不到他们的心里去。

但当诱人的新事物变成司空见惯的东西以后,对它的兴趣也慢慢变淡了。是不是一到了少年时期就不会像小孩子一样对我们交给他们的劳动任务那么感兴趣了呢?大概也是这样的。因为对小孩子来讲是全新的世界,但对少年们来说,那早就已经成了熟知的一切。但是世界是无限的,它不会局限于少年们早就读过并且熟知的那一页。再翻过一页,全新的、不熟悉的事物又会呈现在他们面前。或许,我们应该做的,是把那一整本奇妙的大自然之书全部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因为我们相信,即使是最普通的像栽种西红柿和甜菜这类事,虽然孩子们早已熟知并且司空见惯,仍然会有很多他们所不熟知的方面,而这种未知,会让孩子们把最普通的劳动当作不同寻常的、诱人的和充满浪漫情趣的事来对待。

于是我首先认识到,孩子们每天重复的劳动,不应该是最终目的,那仅仅是不断翻开那本伟大的自然之书的美好新页的一种手段。

于是,我尝试把那些早就失去热情的少年们吸引到温室里去。不是我劝说他们去的,而是他们自己去的。在哪里,他们个个都惊奇地张大了嘴。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那些令人惊奇的东西,因为当时温室还很小,最多只能容纳10个人。那是什么东西让这些早就失去热情的少年们如此惊奇呢?这就是实验。

孩子们把这种实验叫作用瓦斯气给葡萄追肥,实际上就是用乙烯气来熏葡萄秧。众所周知,植物吸收大量化学气体,能加速生长,并结出更多果实。再加上用植物生长素给葡萄秧追肥,结果奇迹出现了:在隆冬季节,在离雪堆只有两米的地方,葡萄开花结果了。葡萄秧上的串串葡萄长得快极了。

孩子们个个欣喜若狂,我又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惊喜:从地窖里拿出来几个装满沙子的小箱子,里面有一小段一小段的葡萄秧的根。当我给他们讲了这个实验是怎么回事以后,他们都觉得难以置信:葡萄芽还能直接嫁接到根上吗?这样就能长出果枝来?

于是,孩子们以全新的、饱满的热情重新拿起了运肥桶,重新去寻找最好的肥料,选择最好的地块。到了第二年春天,这里就开辟出了一块全新的葡萄园:在北方耐寒品种的葡萄上嫁接了南方品种的葡萄。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呢?新出土的幼苗能存活下来吗?要怎样才能帮助它们度过严寒少雪的冬季?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现实的生活,在教会他们思考,而不需要依靠教师的语言

当嫁接在根上的芽刚刚放出新叶,我又提出了我的一个新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让葡萄秧的根直着往下长,一直让它们扎根到土壤的深层,土地是有温度的,这样,它们的根系就不会怕最厉害的严寒了。

“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问。

“要想让它们的根直着往下长,我想应该用点什么来吸引它们,也就是说,应该给它们准备点什么好吃的东西。”我提示道。

孩子们的脸上现出了疑云。应当做什么已经清楚了,但是应当怎么做呢,才是个难题?于是他们开始一起商量、查询资料,共同寻找答案。

其实起初,我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方法也心里没谱。后来我自己尝试了好几次:先往栽在苗圃里的葡萄藤的下部接上一个小圆筒,圆筒里装上营养物质,然后把圆筒取出来,营养物质就留在里面了。这样,把根的生长方向就预先引向了那些营养物质,当然根就直着往下长了。

孩子们都为这一结果感到惊喜。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和新的建议。有个叫维佳的男孩子,他当初对劳动产生厌烦情绪比别人要早半年,这次对我的想法却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补充:在长长的直筒边上,再安几个水平方向的圆筒,里面也装上营养物质。他说:“让深入土壤深层的根,再长出一些侧根来,这样就更不怕严寒了。”(www.xing528.com)

我们决定,如果这个安装营养筒的实验能够成功的话,我们就转赠给集体农庄100棵抗寒的葡萄秧。这种想法把孩子们吸引住了。这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因为他们要做的事,是之前谁都没做过的。孩子们的眼里闪着愉快的光芒。但我们却没有那么大的温室,于是扩大温室迫在眉睫,扩大温室这项工作不仅没有让孩子们为难,我感觉反而更加鼓舞了他们。

为了用营养筒的方法栽种100棵葡萄秧,我们至少需要准备20桶鸟粪,弄碎它,从中选出植物所需要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人喜欢这种工作,但为什么孩子们却做得那么津津有味呢?这一切都是因为:这项工作虽然不那么讨人喜欢,但是却必须做,因为它是达到创造优异成果的桥梁和必经之路。一想到自己有可能做成从来没有人做成的事,那种自豪和骄傲就让孩子们又充满了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春天又临近了,我现在已经不再担心孩子们的热情会再一次冷却下来,因为孩子们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他们已经用自己的劳动往自己的内心深处注入了那么多的精神活力。当然,这种活力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注入。为此,我做了很多准备,打算在发现孩子们的冷漠情绪又开始冒头的时候,就用这些不一样的主意来鼓舞他们。

营养筒的实验开始了,在学校的园地上栽种了10棵葡萄秧,在集体农庄的田地里栽种了100棵。在移栽的时候又想出了一个加固深层根系的新方法:在每一个坑里都填上一米半深的肥沃腐殖土——厩肥与黑土的混合物。然后,我们把那些与耐寒品种嫁接的葡萄秧幼苗也移栽上了。这个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独有的行为。

使我既惊奇又高兴的是,正当孩子们因为自身的成功而喜悦且振奋不已的时候,他们自身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当他们看到从嫁接到根上的芽里绽放出既不同于砧木品种,又不同于接穗品种的新叶时,一些好奇心很强的学生竟然建议把葡萄的芽嫁接到别的植物上……他们的创造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然因为葡萄的栽种,能产生这么多有趣的想法,既然这一想法实现以后可能会出现那么多新鲜迷人的事物,那么,又有谁去理会我们储备的那些农家肥料给人带来的不适感觉呢?

这时,我认为应该及时把奇妙的大自然这本神奇之书的新的一页展现在这些男孩和女孩面前了,因为它会激发他们去热爱那些最普通的最习以为常的事物。

“挖粪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繁重而又低效的体力劳动。于是我决定,就通过“挖粪肥”这种劳动来教育孩子们,让他们彻底改变对“普通的粗活”的看法。

于是,我把一些对种植葡萄热情极高的学生集合在园地里,告诉他们,科学家们正在实验室里进行着一些十分有趣的实验,他们想在土壤里找到一些能促进植物生长和结果的物质。因为,给土壤施肥,并不等于在给土壤里制造肥料。只有肥料能在土壤里自己制造,微生物才有可能在把种子播下之后还存活一段时间,它们才能真正为土壤提供大量的促进生长的物质。

“孩子们,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下这种实验。我们要在土壤中制造肥料,让每一立方毫米的土壤中都繁殖出数百万个有益的微生物,然后我们种上小麦。我们要看看,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许,我们会了解一些连科学家也不太清楚的事。”我说。

我的这一设想深深吸引了孩子们,让他们又惊又喜。现在他们明白了,原来,往土壤里施用粪肥,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往土壤里施肥过多,很多时候不仅不会增加肥效,反而有可能破坏土壤的肥力。

与此同时,管理葡萄的工作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我们从一块黑土地上拨出来3%的一小块,这种黑土地在收成最好的年份每公顷的小麦产量不超过2500千克。于是,我们运来半吨粪肥,往里边添加了半吨含糖比较丰富的植物有机废弃物(如玉米秸秆、腐烂的树叶等),然后再把这些混合物用淡氨水浸透,再深翻土地。整个夏天,我们又对这块地翻耕了几次,到了冬天,再往土地上盖雪保墒。孩子们都急切地想知道,在土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热情地期盼着,期待着。准备在第二年春天往这块不寻常的土地上播种春小麦。但是我感觉,孩子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情,我想让孩子们的愿望更加强烈一点。

从一本旧的农学杂志上我得知,很早就有人在尝试种植冬小麦时,往每一棵植株上都培上肥料。而事实也证明这种结果非常好:小麦的产量比普通的要高出3~5倍。孩子们听到这个结果,又重新燃起了斗志。于是,他们开始在一块新地块上进行实验。

整个冬天,孩子们对在温室里培育的葡萄秧苗,对园地里盖满积雪的葡萄植株,都异常积极。现在他们的关注项目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关注肥料。于是,似乎所有的学生都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垃圾场、饲料废弃物和粪肥堆,因为那里有他们所需要的肥料。

冬雪才刚刚消融,孩子们的工作就开始了:翻地、选种。把春小麦种子播进柔软、湿润的土壤,然后急切地等待着种子萌发。新苗生长之快以及茎秆的挺拔、亮泽和健壮让我们深感意外。青苗把土壤整个都遮盖住了。

我们的春小麦比其他麦地的抽穗时间提前了一周。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沉甸甸的麦穗。当老人们从我们的地块旁边走过时,他们语言和眼神中的惊叹藏都藏不住。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它还不怕炎热。尽管小麦抽穗很早,但是却成熟得很慢,麦穗很长时间都是青绿的,灌浆时间长,越长越大。

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这一小块地就收获了250千克,折合每公顷8000千克还多。而且我们播下的还只是普通的种子。如果播下的是精选的种子,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

我们这些小实验者们完全被土地和作物吸引住了。12~13岁的少年,还有同样迷恋这件事的他们的小朋友们,8~9岁的小孩子,现在都在想着一件事:想给每一种农作物都制造一种专用的肥料——向日葵用的,荞麦用的,黍子用的等等。他们把每一个粪堆都看成财富,凭外观就能辨认出哪块土地肥沃,哪块土地贫瘠。

挖粪堆居然成了他们最感兴趣、最着迷的事,这简直是一种怪现象!

从表面上来看,孩子们似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一种工作:收集粪肥,往里边掺入一定数量的绿肥,在土壤里不停地翻,甚至是挖,这似乎太单调了。但这种所谓的单调,只是外人的感觉而已。对孩子们来讲,他们是在不断地翻开一本伟大的自然之书的新的一页。

劳动成了真正的创造,每周、每月,都往里边添加一些新的内容。

随着想法的不断更新,前景也在不断更新。这本关于大自然奥秘之书,它的页数翻得越多,那些与土壤和植物相关的内容也就变得越加清晰,越加容易接受。

当我们看到一个雨后被冲刷出无数个沟沟坎坎的斜坡。为什么在这里水流得那么快,带走了宝贵的土壤?是不是仅仅由于这里的土壤经常耕作的原因呢?而旁边那个斜坡,那里也有一些湍急的小溪流过,那里的土壤也被耕作过,为什么那里就没有那么多被冲刷成的沟坎呢?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孩子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他们的脑筋真正活跃起来了,这让我异常高兴。让孩子们自然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我想着便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意义之一。

一周一周、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做着新实验。不知一共运来了多少吨肥料,这块土地我们也不知翻耕了多少次。每一次播种,每一次抽穗,都不是同一件事的简单重复,而是把那本大自然之书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的受教育者们在儿童时代和少年时代就已经把最普通的粗活,有时甚至是让人十分讨厌的工作当成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和通往辉煌目的地的一条必经之路。那么,当他们长大成人时,就一定能走上一条独立的劳动之路。

更使我欣慰的是,他们对土地、对作物、对在土地上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的那种热情,那种执着已经成了他们的自觉意识。在低年级就给他们播下的探索的种子,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成为可供他们栖息之地。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阿纳托利,他毕业时获得了银质奖章。他的愿望是希望能制造一种用新的方法对新小麦进行中耕的机器。也许就是这种想法促使他考入了农业机械学院。

再看看维克多吧,中学毕业后,他当了电器钳工,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每天他都和各种各样的机器打交道。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用机器来取代那些最单调乏味的劳动。

我又想起了叫维克多的孩子的学生时代,当时他就已经有了这种志向。从9岁开始,他就是少年模型制作小组的积极参加者。10岁的时候,他就制作了一台直流发电机的工作模型,12岁他又做成了一个小型的电熔炉。

我们学生生活道路的故事简直是举不胜举。对他们来讲,劳动就如同读一本有趣的书,如同听音乐,如同需要友情一样,成了他们的生活需求。

他们热爱劳动,是因为从童年时代开始劳动就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了他们的理想,能激发他们深刻地感受一种乐趣——一种开发世界和不断进行创造的乐趣。

我们正在培养一代新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幸福。而真正幸福的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我们距离能使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都得到充分满足的那种境界已经一年比一年更近了。

从我们上述的那么多例子里面,或许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幸福在于从自己所热爱的创造性劳动中得到满足,从在人类活动中充分显露自己的才能中得到满足。

把劳动的伟大充分展现在每一个人面前,让每一个人都在劳动中成为创造者、成为诗人、成为艺术家,这是我们光荣、艰巨而又十分诱人的目的。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请记住,我们的手中所掌握的都是祖国的花朵,让他们绽放开来并闪耀出无与伦比的光彩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而劳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我们要对每个孩子的命运负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