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中火嶂位于化州石湾境内,与国内外的名山相比并不算高,却是化南第一高峰。山上无仙踪神迹,名声却也不小。倘若要出游,定要选在春暖花开之时,驾风乘云过来看看这个世界。也正是这个时候,我去了化州石湾的中火嶂,登山赏景,领略奇妙风光;入村问俗,寻访美丽传奇。
当到达中火嶂山脚时,我蓦地发现这一带全是丘陵,众多小山岭不过二三十米高,唯独其中的中火嶂高逾三百米,鹤立鸡群般,气势恢宏,叫人膜拜不已。山脚下聚集了许多游客,他们也像我一样春游登山,欣赏美景,放松自我。
中火嶂上的景点可爱至极,可以用“三洞两石一姑娘”来形容。三洞均为石洞,位于山腰,穿山而过,冬暖夏凉。两石则分别为上大石、下大石,鬼斧神工,巨大如屋,能避风挡雨遮阳,造化百姓。“姑娘”实则为山稔,春花烂漫,开满漫山遍岭,可赏可尝,趣味横生。
◎中火嶂高逾三百米,鹤立鸡群,气势恢宏
◎山上可爱的植物,让人欣喜不已
上山途中,忽见几名游客驻足俯瞰,走近前一看,原来泥土中有一小股泉水汩汩涌出,清澈凉冽,游客不禁笑称之为“路泉”。及至小半山腰,人工建成的水泥砂浆路蜿蜒而上,仿佛天梯,直通天际。这一带的植物多是桉树、果树、丹竹,一片墨绿,一片清新。到了大半山腰,植物则多为松树、杂树、灌木,好生挺拔。临近山顶,植物又多为芒草、黄草及开满花朵的山稔树,放眼望去,黄绿色的一丛丛、一簇簇,偶尔还可看到映山红,甚是惊艳。
登上山顶后,会看到两间水泥屋舍,一间屋舍内立有一座通讯铁塔,另一间屋舍早已废弃,似有人走茶凉之悲。山顶有大石若干,满地绿草,有人正端坐于石上草间,小憩片刻,十分舒适。也有一对对年轻情侣相拥而坐,谈起了“庐山恋”,竟添了一份灵气与浪漫。
站在顶峰,极目四望,虽然云雾如纱,笼罩四野,但仍可看到山下,丘陵如丸,水库若镜;水泥村道像带子,农家屋舍似珍珠;胶林宛如一块块碧玉,稻田仿似一片片绿毡;村落处,有炊烟袅袅升起;果园间,有鹤鸟翩翩翱翔……好一派人间仙境,无限暖意流过心间。(www.xing528.com)
◎站在顶峰,极目四望,云雾如纱,笼罩四野,丘陵如丸,水库若镜
距山顶约莫百步的山梁处有一石洞,洞内宽近两米,高两米多,洞壁湿润,洞顶偶有水珠滴下,滴滴答答,也时有蝙蝠翻飞,呼哧呼哧,自然万物是多么的和谐啊!我们用手机电筒照明,跟随一大群游客,踱行于洞中,偶觉凉风嗖嗖,穿洞而过,十分惬意。走了三百余步,前方豁然开朗,原来是到了另一边的出口,似有桃花源惊现的感受,极富诗意。
据当地长者介绍,中火嶂在我国的历史、军事、文化上均有着显赫地位。公元六世纪,巾帼英雄冼夫人就曾率领大军在中火嶂上行兵布阵,镇压叛军,打击分裂,压服诸越,止息怨隙,安抚百姓。冼夫人战绩赫赫,有力地促进了岭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在山上,我们也能看到冼夫人征战古城墙的遗址。
宋代大文豪苏辙、龙图阁大学士范祖禹、明朝内阁首辅杨一清、明末清初岭南才子陈鉴等历史人物都对中火嶂的自然风光情有独钟,先后登临中火嶂,观光考察,寻幽寻胜,并写出了大批赞美中火嶂的壮丽诗篇。中火嶂因此名闻四海、扬名天下。
夕阳西下,我们开始下山。路旁有一棵遮天蔽日的老榕树,树冠如盖,树身如磐。树根旁立有一块石头,上面隐约可见“仙姑露乳”四个大字。顺着众人所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树身上方生长着两个树结,乍一看,宛如女子的双乳,形象逼真。传说,当地发生大饥荒,天上一位仙姑下凡,用乳汁喂养村中孩童,众多孩童因此得救。为了孩童的健康成长,仙姑还将乳汁化作山上的泉水,供村民饮用。村中祖祖辈辈得以健康长寿,该村也因此称“长寿村”。
◎路旁有一棵遮天蔽日的老榕树,树冠如盖,树身如磐
中火嶂山石壮观,景色幽野,风光殊绝,如同天上人间,只可惜,再华丽的文字也表现不了它的美。与其听其闻,不如亲身去体验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