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无从考究,究竟是谁把寡淡无味的大米翻陈出新,创造出这样一种让人垂涎欲滴、齿颊留香的粤西小吃——簸箕炊,那是粤西地区的人们都难以忘怀的熟悉味道。
◎簸箕炊是化州传统小食之一,因其采用竹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放在蒸笼上蒸而得名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簸箕炊便成为化州食肆的一种主食,方便工作和赶集的人们填饱肚子
簸箕炊是化州传统小食之一,因其采用竹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放在蒸笼上蒸而得名,化州人又称其为“格籺”或“簸箕籺”。
化州的簸箕炊,通常是档主在家里做好,然后用二轮车拉到集市上摆摊售卖。档主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撒上芝麻、花生等,淋上酱油、香油,便可开吃。摊旁摆上几张茶几和小板凳,客人便坐上来,要上一两块簸箕炊美滋滋地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簸箕炊洁白、软滑、爽口、咸香,单单看着就极为诱人,让人垂涎三尺。听美食家说,吃簸箕炊能补中益气、除烦止渴、补充营养,老人小孩尤其适合食用。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簸箕炊便成为化州食肆的一种主食,方便工作和赶集的人们填饱肚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簸箕炊是农村小孩最奢侈的零食。当然,买簸箕炊不像买豆腐花那样用现金交易。即便没钱,也能吃到簸箕炊,只需拿自家米缸里的米去换就行。因此,只要米缸里有米,小孩照样有簸箕炊吃。一斤大米就可以换一个簸箕炊呢。
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人卖簸箕炊,制作簸箕炊也比以前省力多了,用的都是电石磨,这种磨法最大的特点是快,磨得细,十分方便。但我还是认为,用传统石磨制成的那种簸箕炊味道更好、口感更佳。用古老的石磨磨出来的米粉浆做成的簸箕炊很脆滑,也许是因为石磨磨得慢、重量最大吧。在重压下磨挤出来的浆液水分均匀,并且水与米粉不易分离,蒸出来的簸箕炊味道才最正宗。
◎簸箕炊蒸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菱格状,在表面撒上芝麻、花生,淋上香油和酱油即可食用
簸箕炊以大米、生粉、清水为原料,制作时先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3个小时,随后捞起投入石磨中,边加水边磨成米浆;待蒸锅里的水开后,将米粉浆灌入小簸箕蒸熟即成。灌米浆需分层灌入,待一层熟透后再加另一层,逐层添加,多的分三层,而地道的簸箕炊一般都是五层以上。簸箕炊蒸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菱格状,在表面淋上香油和酱油,撒上芝麻、花生,然后用筷子、叉子或牙签戳食即可,入口细腻、糯滑、有弹性。
在化州当地叫卖簸箕炊的多是男人。我们常常会在清晨的街头巷尾听到“卖簸箕炊啰”的吆喝声,响亮、悠长。此时孩子们总是欢呼雀跃地催促家中大人拿盘子去买,大一点的孩子更是翻箱倒柜找零钱,自个儿屁颠屁颠地去“迎接”那老板。这样的情景,你也一定难以忘怀:几个睡眼惺忪的大人领着小鸡啄米般的小孩,围着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买簸箕炊。那车上横着一根扁担,两头各挑着一筐谷箩,谷箩里装着的便是簸箕炊。
◎老板从谷箩里拿出簸箕炊,一下子就分切出了你要的分量,并浇上秘制的酱,实在香喷喷
◎化州簸箕炊,被刻上了童年的痕迹,温情脉脉地占据了每个化州人童年时光的一隅
小贩手脚麻利地从谷箩里拿出簸箕炊,只见他手起刀落,在白玉盘似的簸箕炊上分切出你要的分量,然后拨拉到你的盘子里,再浇上秘制的酱,那怎叫一个香字了得!
小贩有的穿街过巷地叫卖,有的还有固定摊档。簸箕炊的档口,往往设于菜市场,或是巷尾街头。只需要桌子、凳子,外加一把太阳伞,就可以把档口撑起来。
近年来,簸箕炊逐渐走出化州,涌入珠三角地区。一些粤西人家开的饭店里也开始提供簸箕炊,包装得像个小凤凰,加入了些许现代元素,味道也在不断改进。
化州簸箕炊,被刻上了童年的痕迹,温情脉脉地占据了每个化州人童年时光的一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倘若回到化州,我会静静享受这难得的市井美味,任街上热闹喧嚣,只愿默默坚守这一份属于故乡的味道。(www.xing528.com)
小提示
簸箕炊的做法
原料:大米150克
做法:
1.大米洗净后,提前浸泡3个小时。
2.将浸泡好的大米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无颗粒的米浆。
3.加淀粉搅拌至与米浆完全混合。
4.加盐搅拌至溶化。
5.蒸盘底扫一层油,以防粘锅底。
6.把米浆倒入蒸盘,上锅蒸5分钟(要看米浆厚度,厚的话要增加蒸的时间)。
7.第一层蒸好后,在其表面扫一层食用油,再把米浆倒入蒸几分钟,重复这个步骤,直至米浆做完。
8.蒜剁成蓉,青椒切圈,一同装进碗里。炒锅加油烧热后,淋入碗里做成汁。
9.将蒸好的簸箕炊取出待凉,切块。
10.淋上汁即可食用,也可以撒上芝麻、花生碎等食材增加香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