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
在茂名市区中心的幸福路,有一栋黄色的小楼,是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所在地。
进入展示馆,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似乎一下子穿越到几百年前。
茂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远在数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茂名先民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以动态的方式流传于世。这些永恒的艺术是茂名历史见证的“活化石”,包含着茂名人特有的精神价值、文化意识、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色,体现着茂名这片土地上百姓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木偶戏、跳花棚、冼夫人信俗、年例、高脚狮、跳禾楼、飘色、缅茄雕、玉雕、木刻画……这些艺术在茂名扎下很深很深的根,开花结果,历经千百年依然璀璨。
◎威风凛凛的高脚狮
◎栩栩如生的木偶
馆内大厅中央,陈列着许多雕刻精美、服饰华丽的木偶。
木偶戏是一种精彩的民间老艺术。相传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茂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木偶戏民间称作做“鬼仔戏”, 是一朵独秀南粤的艺术奇葩。单人木偶戏更是一个人的艺术盛宴,一个人就可以演一台戏,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出场就先声夺人,让人过目难忘,是一门融会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多元素的艺术,高超得让人心生敬畏。
民间舞蹈的道具,全部挂在墙壁上。壁灯照下来,这些道具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走到观众面前,展现出一种神秘的美。
茂名有许多民间舞蹈,其中以电白动物舞和化州傩舞最具代表性。这些舞蹈以动物、面具、牛角、斗笠、稻穗、沙刀作为道具,反映出农耕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有一种神秘久远、古老深邃的况味。每到夏播结束和收获的季节,村人便唱歌跳舞,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丰,或者祈求邂逅美好纯洁的爱情。它们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个见证,见证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热情、乐观、勤劳、善良和倔强、勇敢。(www.xing528.com)
展示馆的一角,摆放着供游人取阅的茂名文化书刊。翻开细读,可以了解到民间音乐亦是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有山歌、冼太庙铜鼓音乐、采茶调、八音锣鼓……有些山歌用古俚语传唱,曲调多种,形式独特,分布地域广,有种缱绻回旋的绵长味道,从明代一直传唱至今。
冼夫人是茂名人民爱戴的巾帼英雄。1400多年来,茂名人民对她的感情已由崇敬演变为信仰,而冼夫人已发展为茂名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2014年,“冼夫人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间舞蹈道具
◎电白麒麟舞和双凤舞
冼夫人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立德为核心,以冼太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故事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作为粤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保护神,冼夫人精神是该信俗的核心。冼夫人信俗已成为茂名重要的乡土民俗文化,人们对冼夫人的信仰、崇拜和纪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数千万信众以及他们后裔的生活当中。祭祀冼夫人的祠庙广布于茂名的城镇和乡村,这些分布是冼夫人信仰情况的物质写照。
年例是广东省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关于茂名年例的起源,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有人说茂名年例起源于粤西人民对岭南圣母冼夫人的纪念活动,也有人说冼夫人文化融入了年例。在茂名,冼夫人信俗与年例已密不可分。
年例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盛会,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茂名人对年例有着极深的情结,年例节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他们也热情款待。亲情浓郁,友情淳朴。每到年例节,这里都充满浓厚的地方风情和乡土气息。
茂名人杰地灵,能工巧匠居多,民间手工技艺项目也不少,玉雕、缅茄雕、角雕、版画、橘雕、陶瓷等工艺都非常精湛,艺术家们在这些特有的材料上面镌刻出流年岁月的光彩。
目前茂名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项,省级名录有15项,市级38名录有项,县级目录有68项。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6个门类68个种类。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7人,市级传承人27人。这些传承人在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长久守住清贫耐住寂寞,用自己毕生的执著与坚持,令这些艺术瑰宝得以流传,令人肃然起敬。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茂名本地的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搭建了一个展示艺术的平台,为推动原生态非遗走向城市、走近大众作出贡献。建立展示馆也是为了让非遗传承融入百姓生活,在生产性保护与生活化保护的互动相融中,人人都成为非遗的传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