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镇曾是粤西老墟,龙江旧埠,茂名起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旧时公馆镇西有一座龙江桥,“南跨古龙门江,东达电(白)阳(江),西通廉(江)化(州),南及吴(川)梅(菉),北连镇(隆)信(宜),轮蹄福祉,攘往熙来,诚茂南孔道之一也” 。如今旧桥已残缺不全,只剩厚实的护桥墩记载着历经风霜的历史。
公馆镇隶属茂名市茂南区,位于茂名市西郊,镇东部纳入茂名市城建规划区,是茂名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卫星镇,下辖22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 总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六万多人。
◎ 公馆镇政府大楼
公馆镇是茂名重要的交通枢纽,茂名第一个火车站“茂名站”建在公馆(现在已改为“茂名西站”)。公馆货台至今仍然是茂名吞吐量最大的货运站台,承载着茂名主要的铁路货物运输。
油城路是由西往东贯穿整个茂名市区的一条中轴线。油城一路的起点就在公馆,如同城市建设的起步,是从这里开始。茂名城市建设的历史篇章,公馆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能够想象当年这里的繁华,尽管它现在看起来显得有点落寞。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的纸醉金迷已经不再是它的特征,灰色的房子镌刻着历史的烙印,以前的建筑特色依稀可辨。这是公馆想告诉我们的:城市和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起伏曲折和高低回旋……
公馆镇创造了茂名的历史,公馆人也书写了茂名的历史。公馆镇政府办公楼的前面,有一口池塘,两棵古榕,一棵木棉。每次来到这里,人们目光都会被它们吸引。
记得第一次在这里看见黄色的木棉花烂漫地盛开,很是诧异。看惯了报春的红棉,这棵黄色的木棉令人眼前一亮,给人说不出的惊喜。
镇政府没有大院,没有围墙,把围墙砌起来会缩窄政府大楼前面的一条路。但即便没有那条路,如果围起来不能把那口池塘,那几棵树包揽进去,就太可惜了。(www.xing528.com)
对于这个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城市来说,公馆算是一个老镇。这个小镇是我的故乡,被烙上“祖籍”这个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年少时离开小镇奔向当时比较繁盛的高州城,拉开了我与这个祖籍小镇的距离,令童年的我对小镇印象模糊。我的姑姑嫁到圩镇上,距离镇政府不过一百几十米。小时候我常到姑姑家玩,印象中,那条窄小的巷道,路两旁低矮而灰黑的房子,镇粮所那个半圆形的拱门,在当时显得相当气派。现在故地重游,镇粮所还是那个样子,拱门上的字迹已被岁月侵蚀得斑驳模糊。
记忆里没有那口池塘,没有那两棵婆娑的榕树,更没有那棵高大的木棉。不知道它们在那儿伫立了多久,也不知道它们有没有记录下这个小镇的沧桑。
◎街边小吃摊
◎喷香诱人的炒田螺
镇政府原是小镇的中心,不远处是集市,各式各样的商店餐馆小摊云集。这里圩日更是人流如织,一片人挤人、闹哄哄的景象。镇上的人们依旧沿袭着趁圩的传统,每逢圩日不辞辛苦从家中赶来,或买或卖。辛苦劳碌之后,在圩头各式小餐馆飘荡出的美味让人们饥饿难忍,于是在回家前吃碗热气腾腾的大锅狗,或啜一碟炒田螺,或来碗飘香的猪杂汤粉,便觉得满口留香,身心欢悦。
这样一个被工厂与铁路包围的地方,充斥着喧嚣与尘土,但这里是公馆镇百姓的生命落脚地,是他们生命与之相依相存而无法割离的地方。他们早已学会了接纳和宽容,仿佛故意忽略生活与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不便,保留了厚实而传统的生活劲头和生活方式。这种坚韧的生命态度,让人佩服。
两棵榕树连成一片,像一个巨大的华盖。镇政府的车子总是停在榕树下,去镇政府办事的人也常常把车子停在榕树下。榕树旁边常有个小摊子,卖雪糕、饮料和口香糖等。口渴的路人和下课的学生经过,便会在那儿停留。小摊子的生意忙时少闲时多,守摊人能够时常去享受树荫下的悠然与清风。有时候去到镇政府,在树下等候坐车准备入村,偶尔会看到蝴蝶或蜻蜓翩然飞过,掠起生机盎然的意趣;榕树和木棉树的倒影映入墨绿色的池塘中,水中的树影和岸上的树枝都随风拂动。有时候连续在镇政府工作几天,坐在办公楼阳台上,看楼下小镇的人们来来往往,忙碌非常,听他们说着我从未说过却非常熟悉的乡音,清风拂过了眼前的榕树再吹到脸上,感觉十分亲切与舒适。
那一刻,我与故乡如此亲近。想起了故乡的亲人,我的内心充满柔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