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数易学:汉上易传导读

象数易学:汉上易传导读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卦爻象先于易辞而存在,是《易》的基础。王弼的失误在于废止象数易学,势必会陷入困境。朱震对汉代以来易学发展的评论,完全是站在象数易学的立场,认为唯有象数易学才是易学正统。

象数易学:汉上易传导读

朱震有感于魏晋以来王弼之流以老庄虚无思想注《易》,象数之学衰退的局面,决心力挽象数易学于危难之中。他将象数学视为易学发展之源,重点阐述了象数易学的理论,以凸显其正统性。但同时又兼顾义理,主张以象数为基础和以义理为归宿二者并行不悖。

1. 结合《周易》经传,朱震提出易象为《周易》一书的基础

朱震认为,从根源讲,《易》中的象数,源于对阴阳二气变化状况的模拟,但就《易》本身构成而言,则是以象为基础。所以他说“《易》者,象也”(《汉上易传·周易集传》,第7页),“《易》无非象也”。(《汉上易传·周易集传》,第90页)

首先,卦爻象先于易辞而存在,是《易》的基础。朱震指出,伏羲画卦的时代,只有卦象而没有卦爻辞,伏羲只是教人如何观察卦象,推测吉凶,趋利避害。到了文王、周公之时,因为忧虑后人不能通过观察卦爻象而知吉凶,于是系以卦爻辞,解释卦爻象,所以卦爻辞是为说明卦象而发,易象才是《周易》一书的源头。其次,《易传》各篇也都是用来阐发易象的。朱震说:“《易》无非象也,《彖》也,《大象》也,《小象》也,其象各有所宜,不可以一概论。”(《汉上易传·周易集传》,第90页)认为《彖传》《大象传》《小象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和说明易象,三者在取象上各有特点,适宜不同的情势,不可一概而论,但它们又相互补益,“夫子之《大象》,别以八卦取义,错综而成之,有取两体者,有取互体者,有取变卦者,大概《彖》有未尽者,于《大象》申之。”(《汉上易传·周易集传》,第7页)《大象》的取象体例主要有两体说、互体说和变卦说等,这些体例是对《彖传》取象的补充说明。最后,朱震还充分重视《说卦》中八卦所取的物象。他在《周易集传》中对《说卦》八卦所取的物象详加注解和考证,从汉易到宋儒皆有引述,且与注解《系辞》的文字数不相上下,表明他十分重视八卦所取的物象。他说:“六爻变化,其象岂能尽摹哉?此凡例也。智者触类而长矣。”(《汉上易传·周易集传》,第271页)认为《说卦》所列举的八卦物象,仅是举一隅以作凡例,目的是为了启发人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汉上易传》对八卦物象资取的范围看,远远超过了《说卦》,其中有很多来自虞氏逸象。朱震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八卦逸象加以理论说明。他认为逸象本来就为《周易》经文所固有,后人之所以在通行本《说卦》中见不到这些象,是因为《说卦》在秦汉之际亡佚,后人无法得以窥见全书之貌。但是,这些佚失了的易象对于理解《周易》六十四卦非常重要,它们乃《周易》一书所固有,并非后儒随意增设。

朱震还对易学史上不取八卦之象的王弼等人提出批评。他说:“不知凡健顺者,皆乾坤之象。爻有变化,杂而成文,如不以健顺论乾坤之性,则《说卦》为赘矣。辅嗣自《系辞》而下,不释其义,盖于象数穷矣。”(《汉上易传·丛说》,第379页)任何卦义都有其象,凡具有健顺之性的,皆有乾坤之象,故《说卦》以健顺解说乾坤两卦象。王弼的失误在于废止象数易学,势必会陷入困境。朱震所作的努力,就是使几乎禁绝的象数之学发扬光大,这对于北宋以后象数之学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不过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朱震对《说卦》八卦取象的解释过于繁杂以致多有牵合之误。

2. 考察《进易表》和《自序》两篇,可以看出朱震将象数学视为易学正统和基础

朱震在《进易表》中,以象数易学的发展为主线,评价历代易学家。他对两汉象数易学传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京房所论卦气、纳甲、五行之类,实际上出于《周易·系辞》和《说卦》,将《系辞》《说卦》看成是京房易学的理论依据,肯定了京房以象数方法解《易》是渊源有自的。其后马融、郑玄、荀爽、虞翻等“各自名家,说虽不同,要之去象数之源犹未远也”(《汉上易传表》,第5页),朱震对东汉易学犹有所肯定,认为大体接续了象数易学的传统。进而,朱震对北魏以来弃象数不论的易学家进行了批评,“独魏王弼与钟会同学,尽去旧说,杂之以庄老之言,于是儒者专尚文辞,不复推原《大传》。天人之道,自是分裂而不合者,七百余年矣”(《汉上易传表》,第5页)。到北宋时期,他认为以陈抟为核心的图书学派的确立,带动了象数易学的复兴。与此同时,一批新兴的易学大师,刘牧、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更唱迭和,相为表里”(《汉上易传表》,第5页),长期以来倍受冷落的象数易学得以发扬。朱震对汉代以来易学发展的评论,完全是站在象数易学的立场,认为唯有象数易学才是易学正统。(www.xing528.com)

朱震还在《自序》中重点考察了象数易学的五种体例:动爻、卦变、互体、五行、纳甲。这五种体例是朱震对前人以象数注《易》的概括和总结。朱震认为,这五种取象方法就是象数之学,它们作为本于阴阳的五种象,是《周易》系辞的根据,利用它们,可以观象制器、推原筮占、体察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最终达到学至于太极,也就是达到学《易》的最高境界即对太极的领悟。林忠军教授评论说,朱震在《自序》中提出了象数易学五个学说,并从各个角度反复解说其内容,其目的无非是要说明这五个学说是《周易》理论的基石。[15]

3. 从朱震流传后世的三种易学著作看,他的易学重在阐发与象数易相关的思想

这三种易学著作分别是《周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周易集传》是朱震易学思想的主体部分。在这部著作中,朱震从象数易学的角度出发解释《周易》经传。它与后两种著作的不同之处是,除了重点阐述象数易学理论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涉及义理易思想,如多处引用程、张两家言论,而以引《伊川易传》最多。《卦图》是朱震对西汉以降至北宋年间的图书之学进行广泛的搜集整理、汇编而成的著作。收入的易图达四十四幅之多,这些图式,集中表达了象数学派的易学观。上卷所收易图共七篇,它们是流行于北宋时期的河洛之图、先后天图、太极图、李挺之卦变图等,对其中每一种图式,朱震都详细介绍其作者、渊源以及图式蕴涵的象数易思想;中卷所收图式,包括李溉卦气图、太玄准易图、乾坤交错成六十四卦图等在内的共十六幅图式,朱震结合天文、历法、物候、算术、音律等自然科学知识解释《周易》中的有关思想,尤其以阐述象数易学中的卦气理论为主;下卷共收二十一副易图,朱震重点阐述了易学中的纳甲、卦气和易数理论。《丛说》一卷,属于杂论性质,用以解说《周易》经传文以及与易学研究相关的问题,也是以象数学派的观点为主。由此可见,朱震流传后世的三种易学著作都与象数易学有着密切的关联,每一种易学著作的重点都在于宣扬象数易学的理论。

4. 象数易学的最终旨趣是为了阐明易理

朱震虽然将象数之学视为易学之基础而详加阐述,但他并不排斥义理学派以人文之理解《易》的思路。他在《进易表》中声明其学“以《易传》为宗”(《汉上易传表》,第5页),也就是承认以程颐的《伊川易传》为其易学之宗旨;他在《汉上易传》中阐发的心性论,主要受早期儒家和北宋新儒学的影响;他对《说卦》“精义入神以致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解释,表明他深受张载的影响,以穷神知化的天人合一人生的最高境界。以象数之学为基础和以义理之学为归宿,这是朱震易学中并行不悖的两个方面。前者乃“原其始”,后者乃“要其终”。然惟“原其始”,方能“要其终”。所以朱震易学的重点是讨论象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