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鱼投饲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四定原则

养鱼投饲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四定原则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饲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对草鱼、团头鲂、鲤、鲫等无胃鱼,采取多次投喂,可以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和饲料效率。一般而言,遵循“四定”投饲原则,池塘养鱼的投饲场所应选择向阳、滩脚坚硬的地方,以利鱼类摄食。以下着重论述幼鱼养殖阶段和几种重要商品鱼类的投饲要点。第三组仔鱼已发育有功能性消化道,但终生都没有胃,如鲤科鱼类。

养鱼投饲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四定原则

投饲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对投饲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要认真贯彻“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和“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的投饲原则。

一、池塘载鱼量的估算

估算载鱼量的方法很多,有抽样法、生长法、饲料系数法等。现将抽样法估算载鱼量简介如下:从池塘(或网箱)中捕出部分鱼(或虾等),分别把每尾称重并记录,然后把所称鱼体总重除以所称鱼的总尾数得出鱼体的平均重量。然后从放养尾数中减去死亡数所得的尾数,乘以抽样所得的平均体重,即可估算出水体的载鱼量。一般抽样合理,操作熟练,都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二、投饲量

正确确定投饲量,合理投喂饲料,对提高鱼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在生产上确定最适投饲量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即饲料全年分配法和投饲率表法。

(一)饲料全年分配法

就是根据养殖方式、所用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综合考虑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做到有计划地生产,保证饲料能及时供应,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规划好全年的投饲计划。首先按池塘或网箱等不同养殖方式估算全年净产量,再根据所用饲料的饲料系数,估算出全年饲料总需要量,然后根据季节、水温、水质与养殖对象的生长特点,逐月、逐旬甚至逐天分配投饲量。

(二)投饲率表法

投饲率亦称日投饲率,指每天所投饲料量占养殖对象体重的百分数。投饲率表法是根据不同种类及规格的养殖对象,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最佳投饲率制成投饲率表,以此为主要根据,结合饲料质量及鱼类摄食状况,再按水体中实际载鱼量来决定每天的投饲量。

三、投饲次数和时间

(一)投饲次数

指日投饲量确定以后每天投喂的次数,也叫投饲频率。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多属鲤科鱼类,系“无胃鱼”,摄取的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摄食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有胃鱼类。因此,对草鱼、团头鲂、鲤、鲫等无胃鱼,采取多次投喂,可以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和饲料效率。当然,也应该通过设计试验研究确定不同养殖对象的最佳投饲频率,以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投喂时间

因为不同养殖对象,或同一养殖对象的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行为和节律也可能不一样,所以应该研究养殖对象的摄食行为和节律,然后依据它来决定最佳的投喂时间。例如,大黄鱼仔鱼在1昼夜(24 h)中,仅在18∶00左右出现1个摄食高峰,而稚鱼和幼鱼除了在18∶00左右出现1个显著的摄食高峰外,在10∶00左右还有1个相对小的摄食高峰。仔、稚、幼鱼夜间基本不摄食。而到了养成阶段,大黄鱼的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黎明前和黄昏两个时段。选择摄食高峰进行投饲有利于提高摄食率、饲料利用率和保护养殖环境免受过多残饵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养殖对象的非摄食活动期间惊扰它们,造成不必要的应激和能量消耗。

四、投饲场所

同理,也应该根据养殖对象的摄食行为习性来选择投饲场所。一般而言,遵循“四定”投饲原则,池塘养鱼的投饲场所应选择向阳、滩脚坚硬的地方,以利鱼类摄食。塘泥较多的地方,当饲料落入塘底,由于鱼争食时搅动池水,饲料会很快混入底泥中,造成浪费。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也可搭设各种饲料台(架)。做到定位投饲是十分必要的。

五、投饲方法

开食后,要精心地对养殖对象的摄食行为进行训练,细心地观察其摄食状态,通过看天(看天气)、看水(看水质)、看鱼(看鱼的生长和摄食)来调整日投饲量。在一般情况下,养殖鱼类经过一段时间(约1周)的摄食训练,很容易形成摄食条件反射,聚集到食场集中摄食。用颗粒配合饲料在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均可清楚地看到鱼类的摄食状态。如草鱼、鲈和鲤等的摄食,当饲料撒入水中时,鱼会很快集拢过来,集聚水面抢食,使水花翻动,而后分散到水下摄食,隐约在水面出现水纹;当鱼饱食后即分散游去,直到平息。投饲量控制“八分饱”为宜,保持鱼有旺盛的食欲,可以提高饲料效率。

投饲方式:配合饲料养鱼的投饲方式有人工手撒投饲和机械投饲两种方式。

人工手撒投饲:利用人工将饲料一把一把地撒入水中。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鱼的实际摄食状况,对每个池塘、每个网箱灵活掌握投喂量,做到精心投喂,有利于提高饲料效率,但此投饲方式费工、费时。对劳力充足的中小型渔场,或养殖名、特、优水产动物时,此种投饲方式值得提倡。

机械投饲:利用自动投饲机投饲。这种方式可以做到定时、定量、定位投喂,同时还具有省工、省时等优点。

六、投饲策略实例

由于鱼的品种不同、规格不同以及养殖环境和管理条件不同,需要采用的投饲对策也不同。必须根据鱼的大小和种类并结合饲料的特性,如颗粒规格、组成、密度、适口性等确定投饲策略。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有重要的影响。使用的饲料类型(浮性或沉性)以及投饲方法要根据养殖系统、设备、人员等条件而定。这些投饲策略与满足饲料的营养要求同样重要。以下着重论述幼鱼养殖阶段和几种重要商品鱼类的投饲要点。(www.xing528.com)

(一)仔鱼

仔鱼是指从孵化开始到鱼体的外形和生理特征发生变态,形成幼鱼为止的这个阶段。根据消化道的结构和肠内分泌的酶类可将仔鱼分为三组:第一组包括鲑科鱼类和斑点叉尾鲴等鱼类,在从内源营养变成外源营养之前即出现功能性胃。第二组包括条纹石鳍和许多海水鱼类,在仔鱼阶段消化道构造非常简单,没有功能性胃和胃腺,消化系统还需经历复杂的变态。第三组仔鱼已发育有功能性消化道,但终生都没有胃,如鲤科鱼类。第一次喂食时消化道已经有结构和功能分化的种类开食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那些第一次喂食时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全的种类饲喂起来则困难得多,食物中通常都要有一部分活饵。

仔鱼要经历不同的变态阶段,在某一阶段可以从活饵料生物“断奶”改吃人工微颗粒饲料。例如,需21~42d完成变态的条纹石鳍在5日龄开食时不能吃微颗粒饲料,但在15日龄时便可以了。鲤在长到15~30 mg时可以转食商业性微颗粒饲料,但白鲑的仔鱼必须长到50 mg才能“断奶”改吃微颗粒饲料。从活饵到人工微颗粒饲料的转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仔鱼开食时对配合饲料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对来自配合饲料的蛋白质亲和力低。此外,某些仔鱼不能直接利用配合饲料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缺乏活饵所提供的酶、激素、激素调节因子或生长因子。与成鱼相比,每单位体重的仔鱼要摄入更多的饲料,仔鱼每天要消耗相当于体重50%~300%的饲料,而养成阶段的鱼每天消耗的饲料只占体重的2%~10%。

1.活饵料

在天然食物中有仔鱼嗜食的鲜活饵料生物,但人工大量培养的浮游生物一般主要有轮虫和卤虫。因产地和培养条件不同,浮游动物中的营养价值,主要是n-3 PUFA的含量也有变化。许多仔鱼对n-3 PUFA的缺乏非常敏感,所以浮游动物饵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和数量影响着仔鱼的生长和成活。有两种方法可以使活的浮游动物富含必需脂肪酸:①刚孵出的浮游动物可用微藻和含高浓度n-3 PUFA的酵母菌饲喂24 h;②在喂给仔鱼之前,浮游动物的无节幼体在鱼油等富含n-3 PUFA的脂类的乳化悬浊液中暴露3~12 h。

2.配合饲料

仔鱼的微颗粒饲料不仅要满足其营养需要,还要有适于摄食的颗粒规格,以及适宜的漂浮性、质地、颜色等物理性状,在许多情况下还要通过充气模拟活饵料生物的运动性。尽管个体发育可能不同,仔鱼饲料的营养成分应根据幼鱼的营养需要而定。

最佳饲料颗粒规格随鱼体增长而增长,但不得超过鱼口径的20%。频繁投喂对不同品种仔鱼都有很好的效果,以每天投喂10~24次或近乎连续投喂为宜,且要超量投喂。

含有70%~80%优质鱼粉的开口饲料可维持鲑科鱼类和斑点叉尾鲴的良好生长。但如果饲料中主要原料是酪蛋白,鲟、斑点叉尾鲴和鲤的仔鱼会出现严重的死亡现象。以单细胞蛋白和冷冻干燥的动物组织为基础设计的仔鱼饲料,已成功地用于鲤、草鱼、鲢等无胃仔鱼的喂养。

(二)鲤

影响投饲量的因素主要是鱼的摄食量和消化速度及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加工方法等。鲤在10℃、15℃、20℃、25℃时食物通过消化管道的时间分别是16~18 h、10 h、6.5 h和4.5 h,温度越高,通过时间越短,日摄食量越大。投饲量过大、过频势必加快食物在消化管道内的移动,造成消化不完全,降低饲料利用率。

在确定鲤的最佳投饲率时,不仅要追求最大生长率,同时还必须考虑养殖活动所排出的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半精养条件下,水体中天然饵料的多少会影响最佳投饲率的确定,所以应该采用标准的方法来计算天然饵料在养殖水体中的含量。在精养条件下,由于消化和代谢废物都排在养殖水体中,所以人工饲料的合理配方和科学的投饲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罗非鱼

罗非鱼的养殖模式和管理多种多样。由于罗非鱼能很好地利用池塘的天然生产力,所以只要经常在池塘中补充投喂成本低廉的饲料即可。当天然饵料成为重要的营养源时,就不必用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了。如果池塘的天然饵料十分丰富,池塘养殖罗非鱼饲料的粗蛋白24%就已足够。近年来,罗非鱼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已经很普遍。当在水槽、流道、网箱和池塘中高密度放养罗非鱼时,天然饵料的贡献十分有限,就需要使用全价饲料。

罗非鱼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特别是大小和水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与同样大小的斑点叉尾鲴和鲑科鱼类相比,罗非鱼喜食更小一点的颗粒。用于商品规格(0.5 kg)罗非鱼最普通的颗粒直径是3~5 mm。由于罗非鱼有连续摄食习性,而且胃容量较小,所以和斑点叉尾鲴、鲑科鱼类相比需要更频繁的投喂。Kubaryk发现,每天喂4次的尼罗罗非鱼要比每天喂2次的长得快,但喂8次时不会长得更快。表13-2列举了各种大小商业养殖罗非鱼的推荐投饲率和投喂次数。

表13-2 28℃时各种规格罗非鱼的日投饲率和投喂次数

(四)虹鳟

虹鳟必须在卵黄囊耗尽并开始向上游泳后立即投喂,此时鱼苗可以摄食干的配合饲料。在正常情况下,游泳鱼苗在白天应至少每隔1h投喂1次,并且投喂量可稍大一些,且要定期清除残饵。游泳鱼苗的饲养水温应保持在6℃以上。饲料必须是适合鱼摄食的微颗粒,必要时应筛除鱼苗不能摄食的太小的颗粒以防污染水质。1~10g鱼苗的最佳饲料规格为0.5~1.5 mm的破碎颗粒,20~40 g鱼最佳饲料为2~3 mm的颗粒,50~100g鱼用3~4 mm的颗粒,200 g以上的鱼用5~7 mm的颗粒。必须认真饲喂以便使所有的鱼都有机会吃到足够的饲料以达到最大生长,同时又避免过量投喂。过量投喂会降低饲料效率,并增加养殖系统排出水的营养物质浓度。为了防止过分投喂,投喂者必须认真观察,或者参考既符合鱼类能量需要又不浪费饲料的投喂指南。

虹鳟的日摄食量随着鱼体的大小、品种、水温、饲喂频率和饲料的能量水平变化而变化。已经有许多适应各种管理和环境条件的虹鳟饲喂指南问世。由于经济和环境的原因,一些地区人们倾向于使用能量和营养水平高的鲑科鱼类饲料。因为这些饲料的营养水平高,所以比以前那些饲料的推荐用量少。Cho以增重的能量需要为基础,为不同规格和不同温度情况下的养殖虹鳟编制了饲喂指南。该指南可以根据饲料的能量和营养水平来调整日投饲率。

通常可以每天2次手工投喂,也可以按预定的投喂量和适宜的投喂次数用喂料机投喂。手工投喂时,投喂者可以观察鱼的摄食行为和摄食状态,但喂料机有减轻劳动强度并使鱼在一天中多次进食的优点。喂料设备必须根据养殖系统和饲料的情况精心设计,并且随时调整和维护以使其达到最佳饲喂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