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的消化与利用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水产动物体内被消化吸收之后才能被机体利用。食物蛋白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消化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水产动物的种类和规格、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饲料的成分和饲料的加工工艺等,但总的来说,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率还是比较高的。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进入体液循环,然后被机体利用。吸收到体内的氨基酸有3个去向,可用以下模式表示:
I=Im+Ig+Ie
式中:I为吸收的氨基酸,Im为用于机体组织蛋白质的更新与修复的氨基酸,Ig为用于生长的氨基酸,Ie为分解后作为能源消耗的氨基酸。
在上式中,Im和Ig的作用是蛋白质固有的营养效果,是其他营养素所不能代替的。Ie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用脂质或碳水化合物代替的。
用于Ig的氨基酸的量,相当于提供无氮饲料时由粪便排出的代谢性氮、尿排出的内源性氮和鳃分泌的氨态氮的总和。随着水温和水产动物大小而变化,水产动物越大,用于Im的越多。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水产动物来说,是相当恒定的。
用于Ig的氨基酸因不同的生长阶段而异,在幼体阶段,Ig在摄取的蛋白质中所占比例大些;但到接近于成体阶段时,便逐渐变小;而体重不再增加时,Ig则接近于零,即I=Im+Ie,此时饲料蛋白质的用量可以降低。随着水产动物的生长,Im的绝对量有些增加,但比起生长中的水产动物的Ig值要小得多,每一单位体重的蛋白质的需要量,可以说随着接近成体而减少。
被吸收的氨基酸是用于Im还是Ig或Ie,因蛋白质的质量、数量、非蛋白能量等而异。①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用于Im和Ig的比例高,用于Ie的比例低,反之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用于Ie的比例多,用于Im和Ig的比例则少。②当非蛋白能量低时,用于Im和Ig的比例低,用于Ie的比例高。③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时,用于Ig的比例高,用于Im的比例少,因此,为了使动物能很好地利用蛋白质促进生长,饲料中含有优质而适量的蛋白质和非蛋白可消化能源是很重要的。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
(一)内源氮和代谢氮
鱼、虾类摄取饲料后,经过消化和吸收过程,在消化道内没有被消化吸收的废物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而被吸收了的氨基酸主要用于合成体蛋白质,一部分氨基酸经脱氨基以氨的形式(也有以尿素和尿酸形式)通过肾和鳃排出体外。鱼、虾类在摄取无蛋白质饲料时,其排出的粪和尿中亦有含氮物质等代谢产物,从粪中排出的氮叫代谢氮(medogenous nitrogen),主要是肠黏膜脱落细胞、黏液和消化液所含有的氮;从尿排出及鳃分泌出的氮叫内源氮(endogenous nitrogen),主要是体内蛋白质修补更新时,部分体蛋白降解,最终由尿排泄及由鳃分泌的氮。代谢氮(Fo)和内源氮(Uo)排泄量的总和(Eo)即鱼类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蛋白质最低需要量。据荻野珍吉等报道,用无蛋白质饲料饲养体重50~300 g的鲤鱼来测定Fo和Uo的排泄量,排泄量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鲤鱼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每100 g体重,每日Eo量为10~13 mg,其中Fo为3~4 mg,Uo为7~9 mg,体重2~10g的鲤鱼,在水温为19℃~25℃时,每100 g体重一日的Eo为14 mg,其中Fo为3 mg,Uo为11 mg。即稚鲤每100 g体重一日内要分解、消耗87 mg(14 mg×6.25)蛋白质。虹鳟鱼在水温为12℃~19℃时,每100 g体重一日,Fo为1 mg,Uo为8.5 mg,Eo为9.5 mg,即分解、消耗59 mg(9.5 mg×6.25)蛋白质。
(二)氮的平衡
1.氮平衡
所谓氮的平衡(nitroger balance)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
B=I-(F+U)
式中:B为氮的平衡;I为摄入的氮量;F为粪中排出的氮量;U为尿、鳃中排出的氮量。
氮的平衡有3种情况:(www.xing528.com)
氮总平衡(有的称为氮零平衡),即B=0,I=F+U,表现为体内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动态平衡;
氮正平衡,即B>0,摄入的饲料蛋白质除补偿体蛋白的消耗外,还有一部分用于构成新的体组织,表现为鱼、虾体重增加,体蛋白增加;
氮负平衡,即B<0,通过粪和尿、鳃排出的氮量超过摄入氮量时,表现为鱼、虾体消瘦,体重减轻。
据荻野珍吉报道,以酪蛋白为饲料蛋白源,饲养体重为90~400 g鲤鱼,测定氮的平衡。平均100 g体重的鲤鱼摄取氮量低于15~17 mg以下时呈氮的负平衡;当摄入的氮量在17 mg以上时,呈氮的正平衡;当摄入的氮量在190~200 mg时,氮的平衡B值达到最大值。
2.氮平衡试验
氮平衡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饲料或饲粮蛋白质量的比较。通过饲料粪氮和尿氮的测定就可知道体沉积氮。测定的方法除增加体氮的分析外,其他与消化代谢试验相同。根据食入氮、粪氮和尿氮可进行如下计算:
氮的消化率=(食入氮-粪氮)÷食入氮
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
氮的总利用率=沉积氮÷食入氮
氮的生物学价值(BV)=沉积氮÷吸收氮
氮的沉积除了受动物的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另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饲粮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氮平衡试验确定蛋白质的需要应注意的是:试验饲粮蛋白质的水平能满足需要,必需氨基酸的数量足够、比例恰当以及其他营养物质适量,使动物能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如果要测定某个饲料或饲粮蛋白质的利用率,则采用限食,原则是食入蛋白质的量不超过或稍低于动物所需要的量。
(三)蛋白质周转
机体蛋白质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机体蛋白质沉积是其合成和降解的结果,生长动物蛋白质合成率大于降解率,成年动物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的动物,体蛋白降解率则大于合成率。不同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速度不一样。肝脏和胰腺合成速度最快,小肠次之,大肠和肾较慢,肌肉和心脏最慢。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贮存是很有限的,且主要是在肝脏。肝脏蛋白质含量随进食而增加,在短时间内可贮存食入蛋白质总量的50%,但这个量也只能构成机体蛋白质总量的5%左右,因此,过量的蛋白质只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或分解产热。饲喂氨基酸不平衡的日粮,在24 h以后补给所缺氨基酸已不能发挥其互补作用,提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在合成机体组织新蛋白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更新,使动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被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进入机体氨基酸代谢库,相当一部分又可重新用于合成蛋白质,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其他物质。这种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如图3-1所示。据测定,每天机体合成的蛋白质总量远远超过消化和吸收的饲粮蛋白质,为吸收蛋白质的5~10倍。
图3-1 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蛋白质周转受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体重蛋白质的周转率降低。机体每日被更新的蛋白质占总合成量的60%。蛋白质的合成、分解也受激素的控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促进氨基酸的摄入和蛋白质合成,儿茶酚胺、异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基本上是促进蛋白质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