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产动物的食性及饲料学研究

水产动物的食性及饲料学研究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饲养水生动物的分类地位和特点,将水生动物的食性分述如下。(二)虾类的食性1.对虾的食性对虾属杂食性动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食性有所变化。青虾在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成虾阶段则以水生植物以及动物尸体为食,尤其喜食蚯蚓。

水产动物的食性及饲料学研究

根据饲养水生动物的分类地位和特点,将水生动物的食性分述如下。

一、鱼类食性

鱼的食性是由其结构机能特征(主要是消化系统)和生活环境条件(主要是饵料增加与变化)共同决定的。因此,鱼类的食性既有由于摄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摄食方式决定的稳定性一面,也有由于摄食器官的形态结构随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一面。鱼类的食性在鱼苗阶段基本相似,都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源,通常是在幼鱼期以后食性开始出现分化,随着摄食器官形态结构的发育、栖息水层的变化和消化吸收机能的差异而逐渐形成不同的食性特点。通常鱼类的食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草食性鱼类

以水生维管束植物水草)或藻类为食物,包括以水草为主食的淡水鱼类,如草鱼、团头鲂和长春鳊等,以及以大型海藻为主食的海水鱼,如褐篮子鱼。

(二)杂食性鱼类

对食物的要求不严,兼食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但严格来说,在一定时间内还是以摄食某种食物为主,但其选择性不强,该类食性的鱼类取食方式为吞食。属于该食性的鱼类有鲤鱼、鲫鱼、鲮鱼罗非鱼等,主要见于淡水鱼类。

(三)肉食性鱼类

以无脊椎或脊椎动物为食物,主要见于海水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的鱼类,通常称为初级肉食性鱼类,如淡水的铜鱼和胭脂鱼,海水的鲱类和姥鲨,以及洄游性的鲥鱼、银鲛类和鲷类等。以脊椎动物(主要是鱼类)为食的鱼类,通常称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或次级肉食性鱼类,或者称为鱼食性鱼类,如淡水的狗鱼、红鲐类、哲罗鱼、乌鳢和鳜,以及海水的带鱼、蛳鱼和若干种鲨鱼等,它们除了吞食大型鱼类外,还袭击海洋哺乳动物,甚至噬人,如噬人鲨和豹纹鲨等。上述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

(四)滤食性鱼类

如鲢、鳙等,它们的口一般较大,腮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像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有关鱼类食性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将其分为六种食性:浮游生物食性、草食性、底栖动物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等。这种划分更加细致,在研究鱼类驯化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细致的划分将导致驯化工作的复杂化。

鱼类的食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鱼类发育阶段的不同,鱼类的食性会发生变化。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鱼类摄取不同的食物,例如,四大家鱼在鱼苗时期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在进入夏花阶段食性即发生分化。当外界环境所提供的食物组成发生变化时,鱼类的食性也可能发生改变,如当环境中提供较多的米虾,草鱼也能采食;当水体中苦草很少或缺乏时,草鱼会选择眼子菜属等其他较嫩的水草。另外,随着季节变化,环境中的食物丰度出现变化,也会影响鱼类的食性。在5月份,气温升高,浮游动物增殖,青海湖裸鲤以动物性食料为主,而在10月份,气温下降,不利于浮游动物的增殖,裸鲤就转向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表2-1 湖白鲑幼鱼阶段饵料出现率的变化

鱼类的食性有其相对性,这是鱼类对外界条件所形成的适应性。但一般来说,除了食鱼的凶猛鱼类外,其他鱼类对人工投喂的动植物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均有较好的适应性,这就为人工饲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而我们对鱼类食性的了解可有助于认识鱼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便于人为地进行鱼类的食性驯化,为合理配制饲料,使人工养殖获得成功提供依据。

二、贝、虾、蟹类食性(www.xing528.com)

(一)贝类的食性

主要以藻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二)虾类的食性

1.对虾的食性

对虾属杂食性动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食性有所变化。中国对虾在幼体阶段,由主要摄食微型浮游植物,逐渐转变为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在仔虾阶段,由摄食浮游生物向摄食底栖性和沉降性饵料转变;在幼虾和成虾阶段,则主要摄食底栖动物,以及卤虫、鱼虾肉以及配合饲料。日本对虾在非洲东岸到太平洋中部分布较广,我国广东省产量较大,主要食性为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及小型鱼、虾类等。斑节对虾属杂食性,但以肉食性为主,对于贝类、小鱼、小虾、昆虫及一些植物性饵料均喜采食,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投喂人工饵料。

2.青虾与罗氏沼虾的食性

这两种沼虾均为杂食性,主要食物是植物的嫩叶、碎片、腐屑以及底栖硅藻、丝状藻类等。青虾在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成虾阶段则以水生植物以及动物尸体为食,尤其喜食蚯蚓。沼虾喜食动物性饵料,如水生昆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小鱼和小虾,不论是鲜活的还是腐败的都吃,其自相残食的情况相当严重,在幼体阶段以水生昆虫的幼体、蠕虫和小型软体动物等底栖生物为食。

(三)蟹类的食性

河蟹为杂食性甲壳类,各期涵状幼体的适口饵料为单胞藻、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其成虫等。成蟹主要以杂鱼、虾、螺蚬、蠕虫、蚌及浮萍、水花生等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人工颗粒饲料。水草等食物容易获得,因此在自然环境中,河蟹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河蟹不仅食量大,贪食,而且消化能力强(胃内有研磨食物的胃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好,饱食后多余的养料贮藏在肝脏中,即使一个月不吃食物也不致饿死。

三、蛙类食性

(一)牛蛙食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期对动态饵料(如藻类)和静态饵料(如鱼肉、蛋黄、动物内脏、动物尸体等动物性饵料)及马铃薯、豆渣、米糠和玉米等植物性饵料均能摄食。蝌蚪变态成蛙后,喜食活的小型动物,如蚯蚓、昆虫、蝇蛆、小鱼和虾及其他一些甲壳类动物。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大,其最大胃容积可达空胃容的10倍。牛蛙具有惊人的耐饥能力,忍受极限可达4个月到1年。

(二)美国青蛙食性

蝌蚪期摄食浮游生物或配合饲料,成蛙后喜摄食各种活动着的小动物,如小鱼虾、昆虫、蚯蚓和蝇蛆等。可驯化摄食膨化颗粒配合饲料。

四、鳖的食性

鳖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其摄食时先用上下颌特化的角质喙压碎食物,然后吞食。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和小虾等为食。成鳖摄食螺类、鱼以及动物尸体和内脏,也食蔬菜、瓜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贝类、鱼糜、动物内脏以及饼粕类、麦类、大豆等可作为饲料,也可搭配南瓜、菜叶等,全价配合饲料也是鳖的良好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