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之,若营养不良,则会导致与上述相反的结果。根据饲料的营养成分,可划分为单一饲料和配合饲料。许多饲料都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含有毒素,它们的存在会影响到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活动,影响营养素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或有选择地或限量地利用某种饲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

一、营养

(一)营养的概念

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及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同时进行的方面。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并在体内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以此维持生命活动和建造自身组织,从而能正常地生活、生长、发育和繁殖。

营养就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进行合成代谢的过程。食物中所含有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或营养物质,营养素包括六大类,即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每一类营养素又包括若干种营养素。

实际上,一个小生命的产生之初(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那一刻)就开始进行营养活动,此时,水产动物一般是利用从母体带来的营养物质——卵黄——进行生命活动,此阶段称为内源营养阶段;当卵黄中的营养物质即将消耗完毕时,这个小生命的消化系统也发育到了一定程度,对环境中的适口食物能够摄取、消化和吸收,此时,同时利用卵黄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命活动,因此,此阶段称为混合营养阶段;当卵黄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完毕之后,这个小生命完全依靠从外界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命活动,故此阶段称为外源营养阶段。通常人们所说的水产动物的营养主要是指外源营养阶段。

(二)营养研究的目的

营养的研究是随着养殖方式(或密度)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人工饲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营养研究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在粗放粗养或野生的情况下,水产动物的食物完全来自于野生天然食物,无人工投喂,也无人工培养的天然食物,因此,也不需要营养学知识。

(2)在以滤食性动物为主、吃食性动物为辅的养殖方式中,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渔产力主要决定于天然饲料。这就需要人工培养一定质和量的天然饲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水产动物的摄食、消化和吸收等有关营养学知识。

(3)以吃食性动物为主、滤食性动物为辅的养殖方式中,人工饲料为主,天然饲料为辅,渔产力主要决定于人工饲料。这就需要不仅掌握一定的水产动物的摄食、消化和吸收等有关营养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等知识。

(4)完全人工投喂的养殖方式。在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工厂化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水体中的天然食物对水产动物的营养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完全依赖于人工饲料,即渔产力完全决定于人工饲料。这就要求掌握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因为在这种养殖方式条件下,没有天然饲料的补充,人工饲料中一旦缺乏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就会抑制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随着优质水产动物(吃食性水产动物)放养密度的提高,人工饲料的使用量越来越高,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水产动物的生长潜力,势必要研究水产动物的食性、摄食方式、对饲料的消化率、营养生理、营养性疾病、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等。

因此,研究营养的目的是为设计和生产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没有相应的营养学研究,就不可能设计和生产出真正的配合饲料,自然也就不能满足水产动物的生理需要,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营养良好的水产动物,摄食旺盛,体质健壮,发育正常,生长速度快,精力充沛,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行动敏捷,对疾病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成活率高,体色鲜艳,机体化学组成好,质量高;对于亲体来说,性腺发育好,按时繁殖,精、卵数量多,质量好,受精率高,胚胎发育正常,孵化率高,孵化出的幼体发育也好,生长快,成活率高。反之,若营养不良,则会导致与上述相反的结果。

(三)营养学及其研究内容

营养学就是在动物及其食物的关系的整体观念中,加入生理、生化知识,阐述食物与动物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情况;

(2)各种营养素对动物的营养作用(生理功能);

(3)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4)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时对各种营养素的最适需求量。

二、饲料

(一)饲料的概念

饲料是指能为养殖动物提供营养素,在一定条件下无毒,直接或加工后能被养殖动物摄取、消化和吸收的物质。(www.xing528.com)

(二)饲料的分类

我国传统上对饲料有多种分类方法。有的从来源上将饲料划分为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天然饲料是指本来就生活在水环境中的饲料,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等。人工饲料是指人工投喂的饲料,如麸皮、豆饼、配合饲料等。也有的从饲料的特性上把饲料划分为粗饲料、精饲料、鲜活饲料、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饲料的划分也趋于一致。

根据饲料的营养成分,可划分为单一饲料和配合饲料。单一饲料由一种饲料组成,如鱼粉、豆饼(粕)、麸皮等。配合饲料由多种原料组成,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等。随着配合饲料的发展,人们往往将单一饲料称为饲料原料(相对于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饲料的发展趋势。

(三)饲料研究的目的

动物生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和积累的过程,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去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低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饲料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研究饲料的目的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从化学成分、物理性状等方面满足养殖动物的生理需要,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饲料的使用价值,降低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提高整个养殖的经济效益。

(四)饲料学及其研究内容

饲料学是研究有关饲料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的化学成分

(1)饲料的营养成分。只有掌握了饲料的营养成分,才能更好地利用饲料。利用饲料实际上就是利用其中的营养素。

(2)饲料原料的抗营养因子及毒素。许多饲料都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特别是植物性原料,如豆类饲料中的抗胰蛋白酶等),有些饲料含有毒素,它们的存在会影响到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活动,影响营养素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或有选择地或限量地利用某种饲料。

2.促进饲料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提高的方法

(1)原料的配合。根据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的特性和价格,合理地选择和搭配原料。

(2)饲料的加工。消除抗营养因子和毒素,提高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配合饲料的水稳定性以及消化吸收率和适口性等。

3.新原料的开发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原料显得有些紧张,从而导致其价格不断上涨,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开发新的饲料原料势在必行

三、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

(一)概念

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的营养及配合饲料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鱼类和甲壳类,同时也包括爬行动物(鳖、龟)、棘皮动物(海参海胆)、软体动物(贝、螺、鲍)、两栖类(蛙)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产动物的摄食、消化与吸收,对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配合饲料的原料特性、配方设计、加工工艺,配合饲料质量与安全控制以及水产动物的营养及饲料的研究方法等。

(二)相关学科

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欲掌握好本课程的内容,必须将其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特别是生物化学生理学,另外还有生物统计学、鱼类增养殖学、甲壳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病害学、生物学、水产养殖机械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