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机构与研究地域的重要性

研究机构与研究地域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是媒介效果研究的聚集地,俄亥俄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是研究合作最密切的机构,也是成果最为丰硕的研究机构。这表明西方从事效果研究的机构之间具有较高的学术合作度。表7-5媒介效果研究机构分布知识图谱续表从研究地域分布来看,表7-5中发文量前15的研究机构中,除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德国的曼海姆大学、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以外,全部为美国的大学。

研究机构与研究地域的重要性

学术机构图谱(见图7-6)直观地呈现出研究机构及合作程度的基本情况。图7-6中具有紫色外圈的高中介性机构在研究合作上表现较为突出。大学是媒介效果研究的聚集地,俄亥俄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是研究合作最密切的机构,也是成果最为丰硕的研究机构。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独领风骚,不容小觑(见表7-5)。这表明西方从事效果研究的机构之间具有较高的学术合作度。密切的学术合作不仅展现了研究的开放性,而且有利于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及传播。

图7-6 媒介效果研究机构分布知识图谱

结合表7-5中的突发性检测数据来看,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曼海姆大学、普渡大学分别在2007年、2014年、2008年呈现出了较高的突发性,意味着这几所大学在发文量上有显著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视,同时也标志着媒介效果研究新高地的崛起。

表7-5 媒介效果研究机构分布知识图谱

续表

从研究地域分布来看,表7-5中发文量前15的研究机构中,除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德国的曼海姆大学、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以外,全部为美国的大学。换言之,美国依旧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地。

从图7-7研究者的国籍来看,美国学者最多,其次是德国、英国、荷兰、以色列、瑞士、韩国澳大利亚。其中,美国学者合著文献发表量高达411篇,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家发表文献量的总和。荷兰、英国、德国三者并驾齐驱,是欧洲媒介效果研究的代表。以色列则成为中东的代表。在亚洲,韩国在媒介效果研究领域的崛起值得关注。非洲与拉丁美洲则建树较少。

总体而言,媒介效果研究呈现东西不平衡和南北不平衡的特点。欧美发达国家始终是媒介效果研究的中心,尤其是美国,其霸主地位暂时难以撼动。作为后起之秀的亚洲和中东也在奋起直追,试图融入媒介效果研究的主流话语中。

基于分析样本的局限,以上论述难免挂一漏万;基于归纳与叙述的方便,以上分类难免失之偏颇,因为有些文章可以跨到多个议题之下,难以简单判定归属。但通过对2007—2016年六大国际传播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仍具有“窥一斑以见全豹”的意义。

(www.xing528.com)

图7-7 媒介效果研究地域分布知识图谱

过去十年媒介效果研究领域的基本动向是:(1)媒介效果研究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占有较高比重,呈现逐年增加的稳定态势;(2)研究热点虽因年而异,变化主要体现在媒介形态上,新媒体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传统媒介在效果研究中风采犹存;(3)政治传播持续发热,成为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议题;(4)东西方媒介效果研究差距依旧,美国大学及学者是主要的研究力量,欧洲紧随其后,亚洲和中东奋起直追;(5)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多以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为主,定性研究则方法较为多样,参与式观察、话语分析民族志等方法都有涉及。媒介效果研究既紧跟媒介环境的变化,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又从未丢弃传统路径,可谓是在变与不变之中向前推进。

【注释】

[1]Rasha Kamhawi,David Weaver.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rend from 1980 to 1999[J].Journalsi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3,80(1):7-27.

[2]基于Web of Science2015年的数据,《传播学期刊》影响因子2.895,排名第3;《传播学研究》影响因子1.976,排名11;《人类传播研究》影响因子2.4,排名第5;《传播理论》影响因子2.43,排名第4;《媒介、文化与社会》影响因子1.128,排名第33;《欧洲传播学期刊》影响因子1.095,排名第34。

[3]朱亮、孟宪学:《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载《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年第6期。

[4]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5]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94~195页。

[6]“keyword”是以作者的原始关键词和数据库的补充关键词为标本,而“term”是从标题、关键词和摘要中提取的名词性术语为标本)。

[7]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43页。

[8]路红、凌文辁、吴宇驹、黄丹丹:《基于著者同引分析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知识地图绘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期。

[9]Green,Melanie C.Narratives and cancer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6,56(S1):163-1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