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失业率升高,种族骚动频发,经济衰退,犯罪率上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淫秽录像带”一时成为种种社会乱象的替罪羊。录像机的普及,以及家庭录像带无需通过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BBFC[39])审查,为淫秽录像带的“兴盛”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政策空间。
1982年初,Vipco(Video Instant Picture Company)公司发行《电钻杀手》(Driller Killer),并在几本录像带杂志上刊登整页广告介绍影片内容,英国报纸迅速做出反应,就此类电影有可能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担忧。“淫秽录像带”一词首次出现在1982年9月1日的《太阳报》(Sun)上,该报发表了题为《令人愤怒的淫秽录像带》(Fury Over Video Nasties)的文章。这个词特指一些通过录像带发行的电视节目或电影,其中多数是由意大利和美国制作的低成本恐怖电影。该词的发明者玛丽·怀特豪斯(Mary Whitehouse)在英国是一个家喻户晓且充满争议的人物。她同时还是英国“全国观众与听众协会”(National Viewers and Listener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NVLA)的创建人。从1963年开始,她陆续发动了一系列有关媒介标准设立或改进的运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清理电视”运动(“Clean Up TV”Campaigns)[40]。2001年11月,玛丽·怀特豪斯去世时,BBC报道的标题《玛丽·怀特豪斯:道德改革者还是扫兴者?》(Mary Whitehouse:Moral crusader or spoilsport?)表达了英国民众对她的复杂评价。一方面她被视为富有献身精神的教师和虔诚的基督教徒,另一方面她又是媒介审查制度的极力倡导者。在“淫秽录像带”事件中,她的极端表达是:“一切我不赞成的东西都必须被焚烧。”(www.xing528.com)
1983年英国多家报纸刊登了耸人听闻的标题文章,如《对无辜孩子的诱惑》(The 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录像带的可憎之处》(The Vile Side of Video)、《被来自电视机的邪恶所控制》(Taken Over By Something Evil From the TV Set)、《一半的儿童观看淫秽内容》(1 in 2 Children See Nasties),等等。“淫秽录像带”因此成为引起高度关注的公共话题,继而在NVLA的推动下发展成为一个社会运动,迫使英国的媒介政策做出相应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