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活动原则与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原则与学前教育原理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游戏性优先原则游戏性优先原则是指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时,在游戏性、德育性、表演性、竞技性、科学性之间,要优先保障游戏特征的实现。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应当以尊重和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以主体性发展为基本前提和原则。请对洋洋的游戏方式和老师的干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

游戏活动原则与学前教育原理

(一)游戏性优先原则

游戏性优先原则是指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时,在游戏性、德育性、表演性、竞技性、科学性之间,要优先保障游戏特征的实现。“游戏性”是各类游戏的类属性,游戏如果缺乏“游戏性”,就不称其为“游戏”。

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在游戏性与教育性之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游戏性优先原则;

2.游戏不应承载过多的德育任务;

3.在游戏性与表演性、竞技性、科学性之间,要毫不犹豫地保证游戏性优先。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充分发挥学前儿童游戏的主动性、自由性、创造性、差异性、独立性,使学前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应当以尊重和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以主体性发展为基本前提和原则。

落实主体性原则要注意:

1.给学前儿童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玩伴、方法等的权利。让学前儿童在自由游戏中可以自己发起游戏、选择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材料和伙伴,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充分体验自主所带来的快乐;

2.相信学前儿童的能力,给其自由探索和尝试错误的机会。如提供原始的或半成品的游戏材料,让其在游戏中亲自构思和制作;

3.尊重每一个学前儿童的兴趣和和游戏方式。每一个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方式方法存在个体差异,应该为其创设在游戏材料、内容、方式方法上都具有“可选择性”的自由游戏的环境

4.必须基于自愿。应允许个别学前儿童在集体游戏时间独自游戏。

1.材料:

大班的洋洋想玩“开奖”游戏,他画了很多奖券,还大声叫嚷:“快来摸奖呀!特等奖自行车一辆!”

童童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推给她一把小椅子,告诉她:“给你,自行车!”童童高兴地骑上去。

强强也来了,也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还是推给他一把椅子,强强也很高兴地骑上去,两脚模仿着踩踏板的动作,蹬个不停。

老师也来了,洋洋高兴地让老师摸奖,结果老师也摸到一个特等奖。洋洋迫不及待地把一把椅子推给老师,还说道:“恭喜恭喜,你摸到一辆自行车!”可是,老师却说:“你这自行车一点也不像,怎么没有轮子呀,应该给它装上轮子!”洋洋低头看看自己的“自行车”,愣住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洋洋忙着按老师说的给他的“自行车”装上轮子,开奖活动不得不停了下来……

问题:老师对洋洋游戏的干预合适吗?请对洋洋的游戏方式和老师的干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

2.以“把玩具回家(实物归类)”为题,设计一个小班的活动方案。

(三)年龄适宜性原则

年龄适宜性原则是指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尊重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要“拔苗助长”。这些年龄特点包括认知水平及特点、情感特点、动作技能水平及特点等。学前期是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年龄相差3岁甚至1岁的学前儿童的身体特点往往差距迥异。因此,在指导游戏时,一定要根据大班、中班、小班的年龄特点,分层次设计、组织和指导。否则,容易导致太难或太容易的情况出现。太容易的游戏会使学前儿童感到乏味,太难的游戏会让学前儿童感受挫败,从而不仅难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且还有可能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既定的游戏计划和实施程序,而必须是开放的,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

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前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使游戏真正成为学前儿童“自己想要玩的”和“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

2.保持游戏规则的灵活性。如果学前儿童要求改变规则时,教师应允许其改变规则。因为,改变规则的过程正是建构规则的意义的过程,也是发展社会性交往和人际理解的过程;

3.从学前儿童的需要中生成新的主题。学前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它们转化为适当的教育目标;

4.以问题为契机促进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当学前儿童进入新的游戏情境后,往往会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和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可通过组织讨论、观察、询问等方式意识到这些问题,然后利用这些问题,扩展游戏内容。

(五)情感积极性原则(www.xing528.com)

情感积极性原则是指在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中,要想方设法确保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避免消极情绪情感的产生。真正自由自主的游戏能让学前儿童体验到愉快、成就感、自豪感等积极情绪情感。

实施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游戏如果要分组的话,最好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防止学前儿童因性别、能力、性格等而体验到来自同伴的“忽视”或“拒绝”的压力

2.当参与游戏的学前儿童年龄和游戏技能的发展水平不同时,教师应适当增加游戏的“碰运气”成分以使每个学前儿童都有“赢”的机会。因为,碰运气的游戏不易暴露年龄较小或游戏技能和经验不足的学前儿童的弱点,可以减少游戏对这些学前儿童的压力;

3.在游戏过程中,不要常常让学前儿童停下游戏以纠正其“不正确”的动作;

4.选择的游戏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

(六)全面参与性原则

全面参与性原则是指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时,要尽可能让大多数学前儿童能够参与,而不是旁观与等待。那种让一群学前儿童在旁边看别人游戏、等着别人输了以后自己才有机会游戏的做法,不仅会使学前儿童感到厌烦无聊,而且它强调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是对错误的注意而不是游戏的技能,容易使学前儿童丧失自信心

实施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尽量让每位学前儿童都能参与到游戏中;

2.尽量让每位学前儿童不仅有身体的参与,也有心灵的参与。让每位学前儿童整个身心都投入游戏中。

(七)无奖励原则

无奖励原则是指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时,不要为“赢者”提供奖品或奖赏。如果一味用言语或物质刺激来强化竞争的结果(如对获胜者说“你好棒”,或发小红花等奖品),会使学前儿童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奖赏上,反而将持久、稳定、深刻的内部动机转化为短时、表面的外部动机,而且也会使“输者”体验到不愉快。因此,实施时要注意:

1.不为“赢者”提供物质或精神奖励;

2.将指导的重点放在游戏的过程而不是输赢上;

3.对游戏活动的评价应针对学前儿童的游戏技能或快乐的感受,将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到“赢者”所用的有效策略上,引导学前儿童学习同伴的策略,意识到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八)科学与想象整合原则

科学与想象整合原则是指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时,不要将科学与想象、事实与童话对立,更不要用科学事实去纠正童话中的虚幻世界。科学与想象并不是对立矛盾的关系。科学所坚持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但想象、幻想与求实同样重要。科学上任何发明和进步都离不开想象和幻想。因此,实施时教师应特别注意:

1.避免科学与童话的对立,不要用科学事实去纠正童话故事;

2.注意整合科学与想象的关系。使科学与想象在游戏中和谐共处,不要扼杀而要保护和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幻想。

(九)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保护、维持和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性,而不要压制甚至扼杀其创造性。

实施时要注意:

(1)引导并鼓励学前儿童对同一种材料想出多种玩法;

(2)建构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物体或情景;

(3)创造新颖丰富的游戏内容和情节;

(4)用不一样的表情、动作等创造性地表现作品人物;

(5)在协商的基础上创新规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