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中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原则

《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中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原则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所以强调时间的安排要灵活,是因为从现实情形看,大多数幼儿园都在执行制度化的一日作息时间表,要求区域活动发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幼儿园可以制定“弹性”的作息时间表,促使区域活动有可能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让学前儿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在具体指导学前儿童区域活动时,要注意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前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中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原则

电脑区域偶见

1.不合适的或无效的

“你能够自己使用计算机,但是我和G小姐必须帮助你。”(管得过多)

“你四分钟的操作时间已经过了,现在轮到Alex了。”(管得过死)

“除了数字键盘和空格键以外什么都别碰。”(令人沮丧的要求)

“当你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这样按空格键,先这样按箭头键,然后再按另一个箭头键问题就解决了。”(越俎代庖)

2.有效的

“你为什么不按一下这个键,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呢?”(让学前儿童做)

“我明白了,你正在按空格键来移动光标。”(强化学前儿童的行为)

“Erin,你能告诉Josh你是怎么从复印机里拿到你的照片的吗?”(把一个学前儿童的问题交给另一个来解决)

“今天在小组活动时间用来画画的这个程序明天还会在计算机里,想玩的小朋友都可以玩。”(鼓励选择和探索)[13](www.xing528.com)

电脑区域中“管得太多”、“管得太死”、“越俎代庖”等行为都是不合适的或无效的。真正有效的行为是“鼓励选择和探索”、“让学前儿童做”、“强化学前儿童行为”等等。为了组织高质量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区域活动中,学前儿童可以自主确定活动目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外在强加的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具有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前儿童的自发活动,尊重学前儿童的自由选择和独特表现,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步调、方式自主学习与发展。

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原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学前儿童的活动是由内在需要驱动的,具有非强迫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学前儿童与生俱来有求知、愉悦的需要,有探究、体验的需要,一旦活动内容契合学前儿童的某种需要或兴趣,自主学习便具备了发生的土壤。(2)自主性贯穿于活动的始末。活动的起点、过程、终点都应该体现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由学前儿童自己掌控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快慢,并且也允许学前儿童参与材料的准备、参与活动区规则的制定,活动区应是学前儿童自己做主的天地。

(二)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得要灵活;二是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策略运用得要灵活。之所以强调时间的安排要灵活,是因为从现实情形看,大多数幼儿园都在执行制度化的一日作息时间表,要求区域活动发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严格的作息时间表确有其优点,它保证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井然有序,却也难免因此束缚了教师与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幼儿园可以制定“弹性”的作息时间表,促使区域活动有可能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让学前儿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在具体指导学前儿童区域活动时,要注意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前儿童的发展。对于能力较强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从旁静静观察,当个悠闲的欣赏者,当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教师再出面协调;对于能力一般或能力较弱的学前儿童,教师要及时给予关注,当遇到困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言语暗示的方式间接指导,或采用直接示范的方式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指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前儿童与操作材料积极互动,另一方面要为学前儿童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人际互动氛围。

在区域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获得新经验,这就要求所投放的材料不但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探究动机,还能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激发学前儿童积极的思维活动。具有良好互动性的材料是“会说话”的,它们能引发学前儿童动手、动脑活动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另外,在区域活动中,人际互动呈网状结构,学前儿童随时会因某种需要与教师、同伴发生互动,人际互动几率远高于其他形式的活动。轻松愉快的人际互动带来快乐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学前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的互动体验,为之营造良性互动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