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制约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

人口制约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结构。(二)人口波动对学前教育的制约由于生育高峰期间隔出现,导致人口呈现波动式增长。当波峰来临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增加,会导致学前教育的供不应求。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目前,各国的教育主要集中于针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人口地域结构不同,学前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人口制约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

幼儿园,怎么成了稀缺资源?

近段时间,北京市的各幼儿园都进入了秋季入园的招生报名阶段,“入园难”问题开始凸显。6月14日,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区一家私立幼儿园,了解入园报名情况。该园园长介绍说:“我们只能容纳180个孩子,名额早已经报满了,现在我们只能给前来报名的家长登记排号。”在登记册上,2007年出生的“金猪宝宝”已报了200多名,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有100多名,就连2009年出生的也登记了30多名。

从3月到6月中旬,李女士为孩子入园之事,咨询了七八家幼儿园,其中公立幼儿园秋季入园的名额早在年前就满了;自己家附近的民办幼儿园相对比较好进,但每个月的费用2 000多元,不大上得起;“第三家就是高校附属幼儿园了,这里教学质量不错,不过人家优先考虑本校教职工子女,如果有余额才对社会生源限量录取。这只能碰运气。”上海市教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的‘金猪宝宝’们也有入园难现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入园难”问题在全国不少省市都普遍存在。[8]

入园难的问题,既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长期存在的固有原因,也是生育高峰来临、非户籍人口不断增加等新因素叠加的结果。就是说人口数量、人口流动、人口波动等等是影响目前入园难的一个现实因素。

(一)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首先,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规模,人口数量的增加要求扩大教育规模。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我国幼儿园在园人数1978年为787.7万人,1980年为1 150.8万人,1985年为1 479.7万人,1990年为1 972万人,1995年为2 711.2万人,2000年为2 244.18万人,2005年为2 179.09万人。[9]2006年2 263.8万人,为2007年为2 348.83人,2008年为2 474.96万人[10],2009年为2 658万人。[11]可见,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幼儿园在园儿童也呈不断增长趋势,幼儿园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其次,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质量。人口数量激增会导致一系列教育问题,诸如学前教育经费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合格师资供不应求、学前教育资源短缺,进而导致保育教育质量的下降。

再次,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结构。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人口对宏观教育结构的影响。如由于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公办幼儿园数量的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的比重急剧增加。二是人口对微观教育结构的影响。例如,目前由于学前适龄儿童数的增长,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特别是公办幼儿园每班的儿童数已经接近小学水平,甚至超过小学水平。

(二)人口波动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由于生育高峰期间隔出现,导致人口呈现波动式增长。据统计,1950年至1958年,共出生1.86亿人口,平均每年出生2 060万人,形成了大陆连续九年的第一个高峰期。1962年至1975年,共出生3.6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 583万人,形成了连续14年的第二次高峰期。1987年以后,第二次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龄、育龄期,由此形成第三次高峰期。[12]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2005年至2020年将经历一波人口高峰期。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人口有望由2009年的13.34亿人增加至13.88亿人。[13]由人口波动引起的学龄前人口的波动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当波峰来临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增加,会导致学前教育的供不应求。首先是幼儿园入托、入园难,随后是上小学、中学难,以至于考大学、就业竞争激烈。人口波峰时期也导致了学前教育质量的下降,教师短缺,降格以求造成新教师质量下降(例如2013年就浙江省而言,尚有3.6万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在幼儿园从事保育教育工作)。当波谷来临时,幼儿园又出现人员超编,裁员艰难,人头费占用教育经费,使办学条件难以改善。(www.xing528.com)

(三)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和人口地域结构。人口自然结构主要有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目前,各国的教育主要集中于针对青少年基础教育。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将目光逐渐转向终身教育的发展,老年人的教育问题将受到重视,为青少年服务的普通教育比例会相对缩小。性别结构也会影响教育,由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在未入学的学龄儿童中,女童多于男童。

人口社会结构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这些结构都会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例如民族结构,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对学前教育内容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再如文化结构,文化层次高的人群对学前教育相对比较重视,对幼儿园的教育水平要求也相应较高,从而促进学前教育追求高质量。

人口地域结构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空间分布制约着幼儿园的空间分布,人口密集地区幼儿园分布密集;人口稀少地区,幼儿园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人口地域结构不同,学前教育质量存在差异。就我国而言,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师资水平、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四)人口流动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2003年11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公布了我国9个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结果,揭示了流动儿童存在的基础教育问题:失学率较高(达到9.4%)、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不在学儿童“童工”问题突出等等。[14]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外来人口的职业技能教育是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对流出地来说,减轻了当地政府普及义务教育压力,一些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镇,相对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人口流动对流入地造成了较大压力,有些城市开始出台政策着手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问题,如制定学校招收外来儿童入学等[15],即便如此仍不能完全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根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在北京市外来人口的学龄子女中,有32.5%就读于北京市正规学校,46.1%就读于外来人口自办的流动人口学校,有15.8%的子女在老家上学。[16]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教育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针政策,也缺少相对独立、成熟的组织,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

(五)人口分布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人口分布不均对教育规模与保教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容易造成教育拥挤现象,如班额过大、教育资源紧张、教师缺乏等问题,继而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相反,人口稀疏地区,又造成教育人口分散。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幼儿园辐射范围较广,很多学龄儿童入园比较困难,需要翻山越岭,往返数十里地,使学前教育很难普及。同时由于人口分散,造成学额不足,教师资源短缺,这些地区幼儿园不得不采用混合班教学、巡回教学的方式。因此,无法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既不能保证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制约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