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

乡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城又属一年两熟地,其农耕生产已经达到了空前发达的程度,农耕文化也必然积淀深厚。与其说乡城的农耕文明史,倒不如说乡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发展史。据相关资料表明:“乡城特殊的河谷地带优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融合发展。既有发达的农耕文明,又有绚烂的游牧文化。”从农耕用具的种类和品种而言,乡城农耕文明已达到了中原发达地区的水平。

乡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

乡城因河谷地带的区域优势,气候温和,盛产小麦大麦玉米青稞、小大荞等传统农作物,还可以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乡城藏民从古至今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休闲农耕的习俗。同时,游牧文化也兼而有之。即:乡城是农耕生产为主、游牧为辅的多样生产区。说起乡城农耕文化的起源,与青藏高原农耕文明的发展史一脉相承。据藏区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占卜词、古歌、祈祷词等文学形式,已经充分证明早在旧石器时期(迄今8000-10000年左右),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地部落先民就开始了早期的西藏农耕生产。康巴藏区的区位、海拔及气候条件而言,应该比西藏更适合农耕产生。为此,既然康巴藏地的农耕产生与西藏农耕生产同时代,气候条件俱佳的乡城,肯定又是康巴藏地农耕生产的“试验地”。

2005年洞松乡木因新村建设时,建设地发现了许多石棺墓葬群。经省文物专家实地开展考古工作后,考古专家们测定该墓葬群为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墓群排列有序,19座墓葬中石棺没有“头箱”,棺材底部也没有铺上石板。石棺盖板是3至5个不等。石棺的每个石板长1至1.2米,宽0.6至0.7米不等。石棺所用石板有些取自天然,有些是人工整治。石棺内的尸体遗骨是以仰、俯、卧、跪等多种形态安放。当时清理出土各种文物140件(套),有石斧、石锥、石镞、石叶等大量石器外,还发现一些羊、鹿角器以及绿松石珠、青铜器等物品。

由此可以得知,距今2266年前,中原正在实行井田制时期,乡城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乡城又属一年两熟地,其农耕生产已经达到了空前发达的程度,农耕文化也必然积淀深厚。

与其说乡城的农耕文明史,倒不如说乡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发展史。据相关资料表明:“乡城特殊的河谷地带优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融合发展。既有发达的农耕文明,又有绚烂的游牧文化。”以地为田,从事着耕作;以游为主,经营着牛羊。每户人家分工有序,部分人在家从事着耕作,部分人深居牧场经营着牛羊。(www.xing528.com)

农耕文化:从乡城耕种类别而言,有小麦、大麦、青稞、玉米、荞及各类瓜果蔬菜等,这已表明乡城农耕文明发展史非常悠久;从农耕用具而言,分为耕整地工具、施肥工具、播种工具、中耕工具、排灌工具、收获工具、运输工具、加工工具、饲养工具等。耕整地工具如:皮绳、背篼、皮袋、筐、萝等;施肥工具如:犁、耙、铲、锯、锄、镰等;播种工具如:木叉、筛子、簸箕、牛鞭等;中耕工具如:木盆、木勺、木碗、土陶、木桶等;排灌工具如:削、劈、锯、解、画墨线等;收获工具如:木耗、镰刀、石槽等;运输工具如:马车、牛车、木轮推车等。从农耕用具的种类和品种而言,乡城农耕文明已达到了中原发达地区的水平。

游牧文化:从乡城饲养的牲畜种类而言,有牦牛奶牛、偏奶牛、马、骡、驴、藏獒、阿哥牛、黄公牛、耕牛等,这表明乡城游牧业已进入空前发达的阶段,也折射出游牧文化的发达程度。游牧用具有帐篷、鞍、锅、碗、瓢、盆、木桶、木槽、猎枪藏刀、卡垫等多几十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