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白色藏房属土木结构,与康藏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墙体是用湿度适宜的普通泥土夯筑而成。既可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又可起到冬暖夏凉的隔层效益,以及保证长达几百年的使用年限。整个墙体内外呈下宽上窄的收缩状,充分运用了等边三角形的稳定原理。既有美观稳重的视觉效果,又有坚固耐用的建造哲学。一般而言,起层处的墙面宽度在1.5—2.5米之间;顶层墙面宽度则在0.5—1米之间。
白藏房内部为木制密架性结构,柱子越多房子越大。整座房子平面图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基本构架为柱子、馒头榫、随梁、井字梁、井字随梁、横梁、盖板、木条、泥土、阿嘎土构成。所有柱梁之间用栽梢和瓜眼柱密架而成。其美观度和稳固性不亚于中原故宫等世界知名木质结构的建筑。之所以被堪称“乡城三绝之一”,其因是如此美观宏伟的建筑却没有一张施工图纸,全凭民间匠人口耳相传的经验学建造,这在世界建筑史上可谓“不可思议”的建筑。
乡城白藏房没有平方之说,而是论柱子的多寡。最大的白藏房有100根柱子,最小的也有35根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呈正方形,面积约为9平方米。以此类推,最小的房子建筑面积约为540余平方米,最大的房子建筑面积约为1600余平方米。
乡城藏房的“白色文化”耐人寻味。据说,距今八百三十多年前,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及历代噶玛巴曾云游莅临过乡城河谷,并在乡城河谷传道弘法,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噶玛噶举俗称为“白教”。睿智超群的乡城河谷人就用自产的白黏土浇筑于民房。既有外墙防风雨侵蚀和美观的功效,还有点一千盏酥油灯和诵一千道平安经的功德。其实按照传统习俗藏房墙体浇筑白黏土有许多讲究:一般情况,在藏历四月的萨盖达瓦和藏历一月的神变月浇筑。其因是萨盖达瓦是佛陀降世、成佛和涅槃的月份。据说藏历四月行善其功德成倍,甚至高达亿倍;做恶事其罪恶也同样如此。而神变月有同等的成倍功德。2017年起,这种白色黏土浇筑习俗文化已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每年的特色节庆活动,取名为“乡城县白色灌礼节”。今年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暨首届乡城县白色灌礼节在田园藏乡的核心区域——青德镇仲德举办。
乡城白色藏房从传统的构造与分层来讲:一般为三至四层。传统的底层为夜间牲畜圈。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第一层左侧改造成了厨房,右侧为仓库,中央为楼梯间。二层主要功能为生活区。一般左侧为厨房兼迎客厅,右侧为客厅兼客房。二层左侧是乡城百姓迎客的重要场所。从整体装饰而言,雕龙画凤,金碧辉煌。进门右侧为联排的木质雕刻的水缸柜。进门正中央是乡城独特文化符号之灶神图腾。其用料为本地自产的红泥,经艺人之手精心塑造而成。相当于一件泥塑艺术品,其塑法与种类大致有四五种。中间有塑财神爷的,也有塑长寿佛的,也有塑吉祥八宝的。泥塑艺人根据主人家的意愿有选择性、象征性、祈福性地塑造。不管主体塑像怎么变,有一样塑像是永远不能变的。那就是灶神图腾两侧的猫塑像。相传佛教传入藏区,人们信奉不可杀生的教义,老鼠却趁机肆虐。不仅偷盗家中粮物,还偷啃经书。信徒们无可奈何,只好远赴印度恭请猫来到乡城灭鼠护教。在与猫的协商中答应了三个条件。一是准它在灶旁烤火休息;二是以牛奶为主食供奉它;三是准它以宠物之身与贵人们同欢同乐。猫见待遇如此丰厚,便不辞辛劳来到了藏区。自迎请猫后,老鼠们收敛了许多,不敢白天出来偷盗,佛教经书也得到了保存。从此乡城的信徒们把猫视为高僧大德的转世化身,严禁人们猎杀,并将猫塑在了灶神图腾两侧。
乡城白藏房室内装饰非常讲究。不仅注重室内宽敞、明亮和朝向等,还特别讲究局部细节。比如:水缸柜、藏碗柜等处精雕细琢,力求精练美感,不求花哨臃肿。可以说:白藏房的每一处装饰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倾注了乡城藏家人对家的所有情节。
在乡城没有男女之别,谁为长子长女,谁就持家经营。所有家产都归持家之人所有,但持家之人不得变卖家中任何物品,必须更加勤奋的经营好父辈交于手心的家。就因这种祖训式的风俗,造就了乡城白藏房的富丽堂皇,以及乡城藏家人的富有。目前,乡城河谷保存完好的白藏房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但依旧坚固如初。
乡城藏民视家园为生命。不仅几代人积累智慧和财富装点着自己的白藏房,还创造了诸多耐人寻味的歌舞文化。不管是筑墙架梁,还是夯土劳作永远与歌舞同在。筑墙时高亢嘹亮的打墙歌旋律优美,填词生动。既可解除劳作的疲劳,又可以歌传情。
如:
背土女如燕雀般勤快
挖土人如蚂蚁般憨厚
筑墙人如狮子般强健(www.xing528.com)
喜悦的墙体越筑越高
幸福的墙体越筑越美
……
夯实屋面阿嘎土时,所唱的夯土歌节奏轻快,唱腔简洁,唱词多样。既可悦耳助兴,又可起到按节奏夯土筑实和以歌解乏。其填词也优美悦人。如:
如意人家善如水
祈愿夯土坚如石
好客人家情意长
祈愿屋面平如镜
……
就因超越智慧的建筑哲学,乡城白藏房堪称土木结构的“经典”;就因精细共融的建筑体系,乡城白藏房堪称人类文明的“瑰宝”;就因绚烂多彩的建筑文化,乡城白藏房堪称藏地文化的“一绝”;就因聪慧善良的乡城藏民,乡城白藏房感动着古今中外的人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