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母故里-太谷仉村,孟子和孟氏文化研究报告

孟母故里-太谷仉村,孟子和孟氏文化研究报告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于2008年发表调查报告《孟母故里——太谷仉村》,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场考察,认为孟母仉氏为并州人的说法非常可信,孟母故里在山西并州(今太谷)仉村。这座老孟母庙的历史久远,建于何时已经不可考。阎村距离格子头村三、四华里,孟母庙早已毁坏无存。新盖庙院的面积不大,进了庙门,对面是面阔五间、进深一丈的正殿,中间供奉着彩绘孟母塑像,两旁供奉孟子夫妇。

孟母故里-太谷仉村,孟子和孟氏文化研究报告

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于2008年发表调查报告《孟母故里——太谷仉村》,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场考察,认为孟母仉氏为并州人的说法非常可信,孟母故里在山西并州(今太谷)仉村。

史料线索如下:

明万历《孟志》及天启本《三迁志》记载:“山西太原榆次县有孟母故宅。该县县志说:‘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

《太原府志》和《榆次县志》等地方志史料中记载:“孟母故宅,在榆次县古城西南隅。盖孟子邹人,其母并(州)人也。其地有‘三徙乡’”。

明代学者谈迁《枣林杂俎》一书记载:“孟母故宅:榆次县古城西南隅。盖孟子邹人,其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

清雍正本《三迁志》卷十二“古迹”中记载:“孟母故宅,在山西太原府榆次县,本志云: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

《榆次县志》除了记载“文庙东南隅”或“南关西南隅”有“孟母故宅”之外,卷三《山川·都里》还记载有包括“三徙乡”、“三教乡”、“梗阳乡”、“开元乡”等在内的“古十一乡”的名称,这些地名都是产生于隋、唐以前的古老地名,都有历史渊源,根据中国古代“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则,“三徙乡”和“三教乡”极有可能是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命名的。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太谷县志》卷二《沿革·坛庙》记载:“孟母庙四:一在县东北五十里东贾村,后废,一在县东北四十五里阎村,一在县东北四十七里格子头村,一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下谷村。”

孟繁仁先生现场考察了史料中涉及的有关村镇。

东贾村现属太谷县任村乡管辖,格子头村、下谷村和阎村属于太谷县范村镇管辖。范村镇在太谷县城东北方向五十华里,格子头村位于范村镇西北三华里处。孟繁仁先生在该村调查孟母庙时,竟遇到八十五岁高龄的杜成栋老人随身带着介绍孟子和孟母庙的文字材料,似乎早有预感会有人来寻访孟母遗迹。该材料在介绍了孟母仉氏“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以后说:“……孟子从此刻苦用心学习,后认孔子之孙姓孔名汲字子思为师,授予孟子中庸之道,终成大儒。因而《三字经》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后周游齐、梁列国,齐君不能大行其道,便退居邻国立学校,收徒以仁义道德教育为根本,作《孟子》之书七篇,共计三万五千三百七十七字。到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敬重二位圣人,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孟子为‘亚圣’,到处修盖孔子庙。孟子有孟母教子之恩,盖为孟母庙。因旧社会重男轻女,因而孟母庙很少,晋中只有阎村、象谷、格子头有,其它地方没有。”尽管这是现代人撰写的材料,仍提供了嘉靖年间修建孟母庙的线索。

据杜成栋老人介绍:孟母庙位于村中大街的西端,庙院座西朝东,院中有正殿三楹,供奉孟母和孟子夫妇神像。孟母殿悬挂一副楹联:“孟母教子三迁地,择邻居处学校旁”横楣是“千秋壶范”。正殿两旁各有一间耳房,南耳房供奉土地爷爷,北耳房供奉观音娘娘。另有南、北配殿各三间,以及山门和钟、鼓二楼。现这些建筑早已毁坏无存,遗址处只有一株高大槐树,以及庙院遗址北侧的一条名为“孟母巷”的街巷。今天村民还坚持在每年四月初十孟母庙会期,携带香火、馍馍等供品,到孟母庙遗址祭祀孟母。

据当地史料记载,在明朝以前,当地只有一座孟母庙,位于格子头村南、象谷村东南、阎村西北三个村庄中间的“南岗”之上。庙产属于格子头村、象谷村、阎村三村共有。这座老孟母庙的历史久远,建于何时已经不可考。明嘉靖皇帝敕封孟子为亚圣以后,当地人以孟母乡邻为荣,对孟子和孟母的崇拜空前高涨。因为这座老孟母庙所在的地理位置不畅,庙院狭窄,每年庙会时三个村庄的村民都来此祭祀,拥挤不堪,以至于经常发生纠纷。后经过三村协商,并报请县衙批准,把该庙“一分为三”,即三村各自修盖孟母庙一座,以供各村村民分头进行祭祀。格子头村的孟母庙就是这样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的。

阎村距离格子头村三、四华里,孟母庙早已毁坏无存。据七十九岁的成仁威先生介绍:孟母庙位于村子中心,座北朝南,原来建有五间正殿,东西偏殿各三间。解放后由于“破除迷信”和“文化大革命”,庙院长期被学校和大队占用,庙里的碑刻也被毁坏无存。据杜成栋老人介绍:东贾村的孟母庙没有来由,修建时间是在明代末年,他们看到格子头村、象谷村和阎村修建孟母庙后都出了举人,很是羡慕,于是也盖了一座。

象谷村位于格子头村西南二华里。以地处“象谷河”谷口而得名,这是隋朝以前的历史地名。据村中老人介绍,原来的孟母庙位于村东南的“南岗头”,到明代嘉靖年间三个村子“分庙”以后,象谷村人就在北堡门内路西盖了一座新孟母庙。新盖庙院的面积不大,进了庙门,对面是面阔五间、进深一丈的正殿,中间供奉着彩绘孟母塑像,两旁供奉孟子夫妇。每年农历四月初十,村里都举办千年以来例行的庙会,平时也有人到庙里上香祭祀,乞求孟母保佑生儿育女。这座孟母庙在1958年“破除迷信”和“大跃进”运动中拆毁。(www.xing528.com)

明代以前三村共有的孟母庙所在的“南岗头”,是象谷村东南方的一道南北走向的黄土梁,长度大约二、三百米,宽度有三、四十米。孟母庙遗址位于土岗南端,座北向南,居高临下,登高远眺,眼界幽远。遗址西侧是一片古老的墓地。由于事远年湮,人们已经无法了解这座孟母庙到底创建于何时。不过,根据黄帝去世后“巡游处皆祠”的祭祀原则,这座孟母庙所在地应是当年孟母足迹所到之处,极有可能是乡里人在孟子和孟母受到尊崇之后,为光宗耀祖而建立。

据《太谷县志》卷三《乡里》记载,范村镇除了有孟母庙外,还有东仉村和西仉村。西仉村位于格子头村东二华里远,早已没有“仉”姓村民居住,现有牛、杨等姓村民,都是明、清时期从外地迁来。村民听到孟母姓仉时说:西仉村北面有一道山梁名叫“孟母梁”,村里有座小庙,也是古来就有,人们对小庙的历史更是一无所知。

出西仉村沿津水河河谷东行不远就是东仉村。村口有“堡门”,门洞西侧是一间破旧的小庙,现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村民都说不清楚这庙的来历。

中国古代有以“姓氏为地名”的地名命名习惯,仉村表明当时仉姓是村中大户。今天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统计,仉姓人口非常稀少,山西全省三千万人口中,仉姓人口仅有二百人左右,以仉姓命名的村庄地名更是罕见,山东省临淄城南有“仉行村”一地,山西也仅有太谷县境内的“东仉村、西仉村”二处,二者可能都与孟母有关。可以肯定孟母仉氏乃是“东、西仉村”的女儿。该地的“孟母梁”地名也应该是与孟母有关而得名。

孟繁仁先生从中国古代祠庙祭祀制度分析,古代的祠庙祭祀制度是祖先崇拜文明制度的产物,而“巡游处皆祠”乃是建立祠、庙的重要原则。以历史人物命名的祠、庙,如女娲庙、伏羲庙、炎帝庙、黄帝庙、比干庙、林则徐庙等等,乃是“中华民族光荣祖先的纪念馆”,其分布之地就是其生前所到之处。由此得知,榆次、太谷县境内的孟母庙应该与孟母紧密相关。

图2-4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孟母文化园孟母雕像

据《三迁志》卷五《孟父母封祀》记载:“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诏历代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史籍所载,德有弥高者,并令郡县长官随其所在,立为祠宇,岁时致祭。孝妇七人,邹孟轲母居其五。”结合榆次当地存在“三徙乡”地名的历史情况分析,位于太谷县象谷村南岗的老孟母庙,很可能就是唐代天宝年间奉诏建立的那座孟母庙。如果属实,说明唐朝人经过考证得出结论“这里是孟母仉氏故里”。又根据祠、庙的庙会日期往往是庙主生日的惯例,“孟母庙”会期农历“四月初十”可能就是两千年前孟母仉氏的诞辰。

孟繁仁先生给出结论:榆次县城“孟母故居”、“三徙乡”和太谷县境内的“孟母庙”等遗迹,不是明、清社会尊崇“孔孟”热潮的产物,应是创始于汉、魏或唐、宋时期,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民间纪念性建筑”,“孟母故里”在古代山西并州所属的榆次(今太谷县)东、西仉村无疑。

2012年,山西省太谷县政府启动孟母文化广场项目,在县城北侧乌马河畔建设孟母文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高32米的孟母雕像,孟母端庄典雅落落大方。自2012年以来,太谷县政府于每年春节和四月初二孟子诞辰期间举办纪念孟母文化节,紧扣“家庭教育”时代主题,宣传孟母胸怀天下、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的母爱情怀,矢志不移地培养后代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孟母文化节已经成为太谷县标志性的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宾客来体验文化之旅,感受山西文化情怀。

图2-5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孟母文化园广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