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年表及不同观点分析

孟子年表及不同观点分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历史记录资料缺失,孟子生平许多情况无法验证,导致从汉朝起学术界对孟子年表就有不同意见,仅出生日期就有9种说法之多。录黄教授孟子年表如下,读者不必纠结于与其它年表中的分歧。(四)孟子30岁,周显王(姬扁)二十六年戊寅:1、孟子:大概在孟子中年开始游说诸侯以前,主要活动是从事私人讲学。(十)孟子46岁,周显王(姬扁)四十二年甲午:1、孟子:至宋国。(二十一)孟子58岁,周慎靓王(姬定)六年丙午(公元前

孟子年表及不同观点分析

由于历史记录资料缺失,孟子生平许多情况无法验证,导致从汉朝起学术界对孟子年表就有不同意见,仅出生日期就有9种说法之多。清朝以前《孟子年表》类研究著作有不少于十六种,彼此间有各种矛盾。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俊杰博士在《孟子》(世界哲学家丛书)一书中提供了一份年表,该年表剔除了许多无法验证的说法,基本反映了孟子一生有据可查的事件。录黄教授孟子年表如下,读者不必纠结于与其它年表中的分歧。

(一)孟子1岁,周烈王(姬喜)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1、孟子:诞生于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父孟激,字公宜,母仉氏。赵岐在《孟子题辞》说:“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列女传》以孟子父名激,字公宜,母仉氏,均无可考。

2、列国情况:卫伐齐,攻取薛陵。赵伐卫,攻取73邑。魏败赵于北蔺。

(二)孟子11岁,周显王(姬扁)七年己未(公元前362年):

1、孟子:在家乡私淑诸人。

2、列国情况:秦与魏战于少梁,虏魏将公孙痤,魏迁都大梁。

(三)孟子15岁,周显王(姬扁)十一年癸亥(公元前358年):

1、孟子:旧传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说:“长师孔子之孙子思”,《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邹人也,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均不确。

2、列国情况:魏将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秦败韩于西山。

(四)孟子30岁,周显王(姬扁)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343年):

1、孟子:大概在孟子中年开始游说诸侯以前,主要活动是从事私人讲学。

2、列国情况:齐将田忌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梁惠王》篇:“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即此年事。

(五)孟子38岁,周显王(姬扁)三十四年丙戍(公元前335年):

1、孟子:可能在这一年或稍前游齐,而与匡章认识。

2、列国情况:秦取韩国宜阳

(六)孟子42岁,周显王(姬扁)三十八年庚寅(公元前331年):

1、孟子:这一年孟子可能居平陆(今山东汶上县,距齐都临淄六百里。非山西的平陆),他与储子(齐国卿相)交往,曾接受储子送来的礼物。

2、列国情况:秦国义渠内乱,秦派庶长操前往平定。

(七)孟子43岁,周显王(姬扁)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330年):

1、孟子:从邹国到任国(今山东济宁市一带),拜访任国国君的弟弟季子(季任)。孟子在邹,与屋庐子、曹交问答。

2、列国情况:秦败魏于雕阴,擒魏将龙贾。魏献河西地于秦。

(八)孟子44岁,周显王(姬扁)四十年壬辰(公元前329年):

1、孟子:首次至齐,齐相储子来见孟子。

2、列国情况:此年是齐威王28年。

(九)孟子45岁,周显王(姬扁)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1、孟子:孟子与告子辩论;孟子劝蚳鼃(chíwā)向齐王进谏;孟子与匡章交游;孟子离开齐国,前往宋国

2、列国情况:齐威王29年,宋君偃后元1年。

(十)孟子46岁,周显王(姬扁)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1、孟子:至宋国。

2、列国情况:宋君偃后元2年。

(十一)孟子47岁,周显王(姬扁)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326年):

1、孟子:可能在这年拜会宋国大夫戴不胜,劝他要多举贤士给宋王。滕文公还是太子时曾出使楚国,返时经宋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与孟子会见,孟子与他谈论尧舜之道及人性本善的道理。

2、列国情况:宋君偃后元3年。赵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都派锐师各万人来参加葬仪。

(十二)孟子48岁,周显王(姬扁)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325年):

1、孟子:离开宋国回到邹。

2、列国情况:宋君偃后元4年,秦惠文王13年。4月戊午秦惠文君自称为王。魏惠王会见韩宣惠王于巫沙,尊韩宣惠王为王。齐战胜赵于平邑,俘虏赵将韩举。

(十三)孟子49岁,周显王(姬扁)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324年):

1、孟子:在邹,滕文公派然友来问丧礼。孟子由邹至滕,推行仁政。

2、列国情况:梁惠王后元11年。梁(魏)惠王和齐威王相会于平阿。(www.xing528.com)

(十四)孟子50岁,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戊戍(公元前323年):

1、孟子:自宋过薛,归鲁。这一年冬天再到滕国。孟子与农家陈相辩论。

2、列国情况:梁惠王后元12年,齐威王34年。楚柱国昭阳攻魏,攻破襄陵,得八邑。秦派张仪和齐、楚大臣在齧(niè,同“啮”)桑会盟。公孙衍发起燕、赵、中山和魏、韩五国相互称王。

(十五)孟子51岁,周显王(姬扁)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322年):

1、孟子:齐人准备加强薛地的城池,滕文公很害怕,去请教孟子,孟子认为“只有努力实行仁政了”。孟子可能在这一年去滕返邹。

2、列国情况:魏采用张仪的策略,改用张仪为相,逐惠施。秦伐取魏的曲沃、平周。

(十六)孟子53岁,周慎靓王(姬定)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

1、孟子:从邹国来到魏国,见到梁惠王(又称魏惠王)。孟子与周霄论出仕。

2、列国情况:魏后元15年,齐威王37年。梁惠王“厚币卑礼”召贤纳士。秦伐义渠,攻取郁郅。

(十七)孟子54岁,周慎靓王(姬定)二年壬寅(公元前319年):

1、孟子:梁惠王去世,梁襄王嗣位。孟子对梁襄王印象很差,以为“望之不似人君”。不久,离魏去齐。

2、列国情况:魏惠王后元16年,齐宣王1年。秦攻取韩的鄢。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公孙衍为魏相。齐国的稷下学宫大为兴盛。

(十八)孟子55岁,周慎靓王(姬定)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

1、孟子:见梁襄王。孟子在范遇齐王子,孟子至齐,答齐宣王问,被宣王待为客卿,不受重用。此年滕文公逝世,宣王派孟子到滕国为文公吊丧,大夫王驩为副使同行,彼此连话都不说。

2、列国情况:魏襄王1年,齐宣王2年。齐威王死后,齐宣王于公元前319年嗣位。宋王偃自立为王。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胜而返。燕王哙把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十九)孟子56岁,周慎靓王(姬定)四年甲辰(公元前317年):

1、孟子:离齐居于鲁。此年孟母病逝,厚葬。

2、列国情况:秦败三晋联军于修鱼。齐联合宋攻魏,打败魏于观泽。

(二十)孟子57岁,周慎靓王(姬定)五年乙巳(公元前316年):

1、孟子:在鲁守丧。

2、列国情况:秦派司马错伐蜀,蜀亡。秦攻取赵中都、西阳。

(二十一)孟子58岁,周慎靓王(姬定)六年丙午(公元前315年):

1、孟子:鲁平公即位后,请孟子门生乐正子为政。鲁平公欲见孟子,平公近臣臧仓毁谤孟子厚葬事,所以孟子居鲁未能见到平公。孟子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2、列国情况:楚怀王14年,鲁平公1年,齐宣王5年。鲁景公卒,子叔立,为鲁平公。秦伐取韩的石章,打败赵将泥(也作英)。燕发生内乱,将军市被、太子平进攻子之。

(二十二)孟子59岁,周赧王(姬延)元年丁未(公元前314年):

1、孟子:燕王哙让国于其相子之,燕大乱,齐因伐而取之。孟子本来是赞成伐燕的,惟主张民意为重,宣王不听,结果燕人反叛,宣王惭,群小谄王,孟子最后致为臣而去。

2、列国情况:燕子之反攻,杀死将军市被、太子平。齐派出匡章伐燕,五旬攻下燕国。赵召燕公子职于韩,派乐池送入燕即位,即燕昭王。秦攻义渠,得25城。

(二十三)孟子61岁,周赧王(姬延)三年己酉(公元前312年):

1、孟子:论“臣视君如寇雠”;与淳于髡辩论;辞官离开齐国至宋。孟子遇宋牼于石丘,宋牼准备以利害游说秦、楚罢兵,孟子反对。孟子由宋返齐,劝告齐宣王送回俘虏,归还燕国重器,并另立新君,宣王不以为然,孟子离开齐国返邹。

2、列国情况:齐宣王8年,楚怀王17年。燕人叛齐,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楚怀王拜屈匄为大将,逢侯丑为副将,率十万兵马攻秦,秦、楚发生战争。楚景翠围攻韩雍氏,秦助韩反攻景翠。秦魏章战胜楚于丹阳,虏屈匄,取汉中地。齐宋围魏,秦、魏、韩攻齐到濮水之上,俘虏声子(或作赘子)。秦胜楚于蓝田,韩、魏攻楚到邓。

(二十四)孟子62岁,周赧王(姬延)四年庚戌(公元前311年):

1、孟子:回邹,结束周游生活

2、列国情况:秦樗里疾助魏伐卫。秦伐楚取召陵。

(二十五)孟子83岁,周赧王(姬延)二十五年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初稿约编撰于此时。

(二十五)孟子84岁,周赧王(姬延)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1、孟子:约卒于此时。

2、列国情况:秦攻取魏61城。魏昭王入赵朝见,并献阴城、葛孽。

由于没有可信的佐证,黄教授的年表未涉及孟子娶妻生子等情况。同治版《孟子世家谱》载:“十七岁,母为求婚于田氏。……鲁康公元年,十九岁,母为娶田氏。……二十六岁,仲子生。”济宁和邹城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孟子家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收录的孔令源先生整理的《孟子年谱》一文,也有一些记载:“十七岁:公元前356年,周显王十三年,孟母为孟子求婚于田氏。十九岁: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孟母为孟子娶妻田氏。八十二岁:公元前291年,周赧王二十四年,孟子夫人田氏卒,卜葬于邹城东北30华里四基山麓。八十四岁:公元前289年,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卒于周历正月十五日,即夏历十一月十五日。仲子治丧,合葬于四基山麓。是日为冬至,邹人因哭孟子而废贺冬之礼,遂以成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