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又称手推车、羊角车、江北车、鸡公车等,是中国城市首个大众化公共交通工具。中国各地出土的画像砖石显示,东汉时期独轮车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于是考古学家推测独轮车的发明会更早。据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刘仙洲考证,古文献中的“鹿车”(辘车)就是独轮车,独轮车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西汉晚期。公元1125年,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已可见到形形色色的独轮车,如有辕、用驴拉的装满货物的独轮车。已知西方最早出现独轮车的一幅图是在公元1220年左右,现仍保存在法国查特里斯教堂。早期独轮车的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车盘对称地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大的独轮能坐八九人。独轮车因适于长途跋涉、平稳轻巧而沿用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独轮车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是近代以后的事。19世纪60年代,大批苏北地区的人们涌到上海滩谋生,将木制的独轮车带到了上海,因此独轮车也被称作“江北车”。据考证,独轮车是自1843年开埠之后上海道路上最早行驶的车辆,结束了上海“有舟无车”的历史。独轮车载客时,有时三四人,有时甚至载七八人,是当时上海租界内主要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据统计,1870年租界内有牌照的独轮车数量已有上千辆,至1871年加上没有牌照的“黑车”,独轮车数量可能有近万辆。因推独轮车的人都是江南、江北一带的贫苦农民,收费低廉,所以独轮车成为当时纺织女工等平民上班搭乘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独轮车因负重发出刺耳的噪声和对路面造成损坏,引起租界当局的不满,引发了多起群体事件。另外,独轮车因两边都坐有乘客时才能平衡,所以容易引起侧翻。上海人力车出现后,独轮车的载客优势开始丧失。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车、公共汽车的运营日趋大众化,独轮车才完全退出租界,转向上海周边郊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