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是医学检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检测仪器,因其直观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其发展历程分为硬管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等三个阶段。1806年,德国医生波兹尼(Phillip Bozzini)提出内窥镜的概念,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以蜡烛为光源的、用于观察膀胱与直肠内部的导光器,被誉为内窥镜发明第一人。尽管波兹尼在当时并没有将这种器械用于人体,但还是因为这种“好奇心”受到医院的处罚。1835年,法国外科医生德索尔莫(Antonin J.Desormeaux)以煤油灯为光源将这种导光器用于膀胱检查,并于1868年在自己文章中正式使用“内窥镜”一词。白炽灯发明后不久,1879年德国泌尿外科医生尼采(Maximilian Nitze)就制成了第一个含光学系统的内窥镜,即膀胱镜。1881年,波兰医生米库利奇-拉德基(Jan Mikulicz-Radecki)等人采用尼采的硬管光学系统成功研制出第一个适用于临床的胃镜。1897年,德国科学家基利安(Gustav Killian)研制成功第一个支气管镜。1901年,德国外科医生克林(Georg Kelling)为观察气腹对狗腹腔内器官的影响制作出第一个腹胸腔镜。
光导纤维的发明与应用使内窥镜有了历史性的变革,进入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纤维内窥镜发展阶段。1957年,德国胃肠病学家希尔维茨(Basil Hirschowitz)等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胃、十二指肠检查的光导纤维内窥镜原型,拉开纤维内窥镜发展的帷幕。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年里,各种纤维内窥镜不但完全取代了硬管式内窥镜,而且还可以用于进行手术治疗。1987年,法国医生穆雷(Philippe Mouret)在一位妇女身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而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场腹腔镜外科的革命。1983年,美国伟伦(Welch Allyn)公司研制并应用微型图像传感器代替了内窥镜的光导纤维导像术,宣告了电子内窥镜的诞生,促成内窥镜发展史上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电子内窥镜主要由内窥镜、电视信息系统中心和电视监视器三个部分组成,比普通光导纤维内窥镜的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高,而且可供多人同时观看。目前,内窥镜技术正从最初观察诊断阶段逐渐进入治疗手术阶段。此外,激光技术和红外线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医学治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