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心理学、生理学、生物控制论、语言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电子数字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通信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等有关工程技术科学的进展为人工智能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智能不同路径的探索者,面对各自的进展、问题与争论,迫切需要走到一起,讨论他们的共同研究纲领和宏大愿景。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正式诞生。1955年8月31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数学系年轻助教麦卡锡(John McCarthy)起草了由他和IBM信息研究部经理罗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明斯基、香农签名的一份倡议书,建议第二年夏天召开一次人工智能会议,并首次使用了“AI”一词。1956年8月在达特茅斯如期举行了“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会者有发起人麦卡锡、明斯基、香农,以及西蒙(Herbert A.Simon)、塞缪尔(Arthur Samuel)、纽厄尔(Allen Newell)等共计13人。为期两个月之久的达特茅斯会议正式采用“人工智能”术语,明确提出“将试图发现如何使机器运用语言、形成抽象观念和概念、求解目前仅限人类解决的问题并予以改进”的目标,初步形成了早期AI科学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学科的正式诞生。(www.xing528.com)
达特茅斯会议大大推动了AI学科的建制化进程。会议期间,美国科学家西蒙和纽厄尔利用启发式程序“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证明了英裔美国科学家怀特海(Alfred N.Whitehead)和英国科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名著《数学原理》第二章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首次提供了机器可以像人进行逻辑思维的经验案例,证明了图灵猜想。另外,麦卡锡介绍的下棋程序中α-β搜索法、明斯基带来的通过迷宫的Snarc学习机雏形等成果引领了AI最初的学科研究方向。其后,一些AI专门研究机构开始正式兴建。1962年,麦卡锡、明斯基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小组(1968年更名为AI实验室),西蒙、纽厄尔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了人工智能团队,麦卡锡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小组(1965年更名为AI实验室)。1965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米基(Donald Michie)在爱丁堡大学建立了AI实验室。这10年间,研究经费充足,AI实验室不断创建,研究者日渐增多,机器证明、机器博弈、机器学习等取得初步成功。这段时间常被人称为AI的“黄金十年”。1969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旗下的《人工智能》杂志于1970年创刊,标志着AI学科正式形成。1981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在长沙成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