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报、无线电话的出现为移动通信奠定了基础。1896年,马克尼在漂移的大西洋轮船上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实验的成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的开始。1902年,美国人斯塔布菲尔德(Nathan Stubblefield)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并于1908年申请了无线电话专利。这一个可以移动的无线电话装置,能利用磁场将语音从一部装置传输到另一部装置里。它有垃圾箱盖这么大,信号只能覆盖约800米,所用天线达36米高。
现代意义的移动通信系统始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车载电话。1921年,美国普渡大学学生发明了工作于2 MHz的“超外差式”车载无线电接收机,并很快在底特律的警察局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陆地最早使用且可以有效工作的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30年代末,比调幅制式更加有效的调频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诞生。20世纪40年代,这种调频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实现了小容量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但这还仅仅是实验意义上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上的需求才使得移动通信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段时间,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使用对象主要是船舶、汽车、飞机上的通信联络,以及军事中的通信指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汽车电话为代表的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汽车普及,1946年,美国圣路易斯市首先研制出人工转接的小容量汽车电话系统,很快在美国许多城市推广使用。它是由无线基地台、汽车电话交换台和移动终端机构成,采用150 MHz频段,由接线员手工转接。1947年,高速公路汽车电话系统也开始投入使用。同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式”的概念。1948年,汽车电话服务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60多座城市中启用,高速公路移动电话服务则扩展到85个城市。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相继成功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移动电话系统与公众电话网络的互通,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www.xing528.com)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步改进,并发展到蜂窝电话。1964年,美国研制出新的中容量汽车电话系统,每次呼叫都可以自动选择频道。1969年,美国移动电话自动化的性能已扩展到450 MHz频段,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成为美国移动电话系统的标准。同年,日本也开始研制800 MHz蜂窝状大容量汽车电话系统(HCMTS)。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197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区制、蜂窝组网理论,为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开辟了道路。所谓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系统(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System,简称蜂窝电话),就是以若干个相邻的蜂房式(正六边形)地域小区覆盖服务范围的大、中容量的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由于小区组成的服务区的形状与蜂窝相似,故而称为蜂窝电话。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正式开发出高级移动电话业务(AMPS)系统,成为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能力的大容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拉开了现代移动通信角逐的帷幕。1979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大容量汽车电话系统在日本东京地区投入使用,标志着移动通信在技术上日臻成熟。
1983年年底,美国在芝加哥建立了大容量的AMPS,标志着蜂窝电话正式进行商业化运营,使移动通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发展进入高峰阶段,欧洲和日本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蜂窝移动通信。1985年,全世界使用蜂窝状移动电话总共有55.3万个用户。到了1990年5月,用户总数已超过822万个,其中美国占47%。1985年10月,美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是23.5万个,到1990年5月已达到390万个,增加了16.6倍,平均每月以6万多个用户的高速度递增。欧洲各国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也很快,用户数占世界总数的33.1%。日本蜂窝系统已覆盖90%的城市和70%的主要公路,平均年增长率是150%。1987年,中国在广州开通了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此后,深圳、珠海、北京、上海、沈阳、秦皇岛、天津等城市相继建立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联网与漫游,北京与天津也进行了联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