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报技术的发展及退出历史

电报技术的发展及退出历史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电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一经发明,就迅速得到普及。为解决因长途传输而造成的电力损耗,电报网中的中继站、高速打字电报、自动收报机、四工电报等新技术相继诞生。为了扩大电报传递信息的范围,各大洲之间开始架设跨洲电缆。随着有线电话、无线电话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报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2001年,中国传统电报业务淡出百姓的生活。

电报技术的发展及退出历史

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电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一经发明,就迅速得到普及。1839年,英国建成了第一条电报线路。1844年,美国建成第一条电报线路。1845年,法国建成第一条电报线路。1846年,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先后建立电报线路。1851年,世界上第一条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电报开始越洋通信。1853年,意大利、瑞士、俄国建立电报线路。截至1860年,美国建成电报线路3.2万英里(约5.1万千米),年发报500万份;英国建成电报线路8 000英里(约1.3万千米),年发报100万份;欧洲大陆建成电报线路4.5万英里(约7.2万千米),年发报450万份。为解决因长途传输而造成的电力损耗,电报网中的中继站、高速打字电报、自动收报机、四工电报等新技术相继诞生。

为了扩大电报传递信息的范围,各大洲之间开始架设跨洲电缆。1866年,大西洋海底电缆成功将欧洲和美洲大陆紧紧联系在一起,世界距离被空前地缩短。1850年之前,欧洲与美国的通信最快也需要两星期,电磁式电报机的出现,变为转瞬之间即可实现。19世纪70年代,海底电缆已将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的电报网络相联接,世界范围的电报网络业已形成。

欧美各国迅速兴建电报网络的同时,电报也开始在中国兴起。1871年,丹麦大北公司先后于香港上海间、上海和长崎间、长崎和海参崴间敷设水线。1873年,我国华侨商人王承荣与福州的王斌共同制造出第一台国产电报机,并呈请清政府自办电报,但未被采纳。19世纪70年代末,中国清政府筹备自建电报通信。1881年,中国建成上海与天津之间的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路,拍发电报费用大约是一个字2角银元,当时差不多能买一斗米。截至1895年年初,全球各类电报电缆长度达到206 649千米,线路里程合计为5 423 099千米。然而,电缆的架设成本高、障碍多,限制了信息的传播范围。(www.xing528.com)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Clerk Maxwell)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用一组偏微分方程概括了全部的电磁现象,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的传播速度,光不过是波长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的电磁波。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Rudolf Hertz)终于发现了电磁波,并全面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的发现为无线电通信开辟了道路。19世纪90年代,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特斯拉(Nikola Tesla)等人着手研究如何利用无线电发送电报。1893年,特斯拉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1896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用自己设计的无线电发报机首次成功收发了电报,拉开了无线通信的序幕。1899年,他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无线电通信。1901年,他首次以无线电进行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无线电报进入了远距离通信的实用阶段。1905年,袁世凯在天津创设无线电学校,首次在军舰上实现了无线电报通信。1908年,上海成立了崇明无线电台。至1925年,中国共建有长波无线电台100座。无线电报的发明使流动通信变成可能,让通信的距离和范围迅速扩张,开辟了在商业、航海及军事领域中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马可尼与改进其无线电发报机的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Ferdinand Braun)共同获得了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马可尼也被世人称作“无线电报之父”。

随着有线电话、无线电话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报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2006年,著名的美国西联公司(Western Union)停止了最后的电报业务。2001年,中国传统电报业务淡出百姓的生活。2013年,印度的国有电信公司停止了全世界最后一条电报系统。电报离开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