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管的发明与真空管技术的奠基

电子管的发明与真空管技术的奠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80年代,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电磁波存在的证实标志着电子学的诞生。但是,爱迪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效应预示着一种新的电子器件的诞生,也不清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1897年,他在伦敦成立了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弗莱明受聘为该公司的顾问,并从事电报接收机关键电子器件粉末检波器的改进工作。这是继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之后不得不提的一项重大发明。真空二极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电子器件,奠定了真空管技术的基础。

电子管的发明与真空管技术的奠基

19世纪80年代,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电磁波存在的证实标志着电子学的诞生。1883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现在通电加热的灯丝和钢丝之间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爱迪生效应”。但是,爱迪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效应预示着一种新的电子器件的诞生,也不清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188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John A.Fleming)重复了类似的实验。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Maxwell)预言电磁波存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Hertz)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那就是在一个电路发生振荡放电时,附近的电路出现了电火花。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在赫兹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距离为2.5千米的无线电报传送实验。此后,无线电报传送距离不断延伸并取得巨大成功,马可尼成为无线电报系统的发明人。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成功让马可尼认识到其广阔的应用前景。1896年,马可尼为其演示装置申请了专利。1897年,他在伦敦成立了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弗莱明受聘为该公司的顾问,并从事电报接收机关键电子器件粉末检波器的改进工作。

粉末检波器是1891年由法国物理学家布朗利(Édouard Branly)发明的,复杂的结构和较差的功率严重影响着电报通信的效率。这是继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之后不得不提的一项重大发明。1890年,布朗利在重复赫兹实验时发现:当电磁波通过疏散堆积的金属粉末时,这些粉末的导电率就会增强。根据这个原理,他用玻璃管装入金属屑制成的带有两个电极的简易的“无线电体”使电磁波的探测距离增大到140多米。1893年,英国伯明翰大学首任校长、物理学家洛奇(Oliver J.Lodge)加入清理金属粉末的抖动装置(trembler),大大提高“无线电体”的性能,并称之为粉末检波器。1894年,俄国电磁波先驱波波夫(Aleksandr S.Popov)在洛奇装置的基础上加入了继电器和电铃,研制出自动抖动装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持久区分无线电信号的金属检波器。当检波器接收到电磁波,检波器内的金属屑开始凝聚,电阻急剧减小,电路接通,电铃启动。电铃锤既敲击铃盖发出声响,又敲击抖动检波器使凝聚起来的金属屑随时散开,以保持灵敏性,准备接收下一个信号。(www.xing528.com)

1904年,弗莱明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被称为“Bulb”的真空二极管,并申请了专利。真空二极管作为无线电波检波装置,大大改善了电报检波装置的性能。弗莱明发明的真空二极管除检波外,还有变交流电为直流电整流作用。真空二极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电子器件,奠定了真空管技术的基础。它的成功点燃了电子管的火炬,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电子器件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