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课创业:课程设计-互联网+秋叶课堂

网课创业:课程设计-互联网+秋叶课堂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等我们开发“和方骥一起学Excel”课程时,遇到的麻烦有所不同。我们花力气说服国内Excel顶级高手方骥老师来主持课程开发,但他开始提供的课程开发大纲是否合理,我个人也有些忐忑。方老师目前写Excel图书,还是知识点思维,不是渐进式课程思维,反过来说在线教育能做起来和课程开发思维的突破有很大关系。总之样章出来后,我们会请课程开

网课创业:课程设计-互联网+秋叶课堂

对于在线课程,我是这样思考的,不是追求难度,而是让大家学到。现在有的人对大学教育质量最大的抱怨不是没有教东西,而是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工作中需要的实际技能用低成本的方式教给大家,使大家能够掌握,这就够了。

每门课程上线,我期待的学员评价是:①我看完了;②很简单、很好学啊,这就够了。

不排除一部分学员的心理是要学到高大上的才是学到了,这种认识本来就是一种对技能学习的误区,很多有用的技能你没有掌握,不是因为它难,而是你缺乏足够的训练。有的学员自己也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难的就是好的,而我只关心你学到了没有。

在设计第一门课程“和秋叶一起学PPT”的过程中,我先定义了大纲。

对于第一门大纲的设计,我考虑到在线课程学员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干扰,很难集中,只能围绕痛点组织才能引人入胜,快速吸引他们学习,快速吸引他们动手,快速诱导他们分享,这样才能快速爆款。

所以每一课的标题我都尽量写得吸引人、有趣,让别人一看就感觉好像只需要几步PPT就能大变样呢,事实上该课程也做到了这一点。

我的另外一个考虑是,这门课程看起来是18课时,我了解大部分在线课程完成率情况其实也不理想,那么我们也不能高估自己的课程。所以我设定的潜规则是,只要学员学完前八课时,就必须感觉课程超值,后面的内容属于学员学则增值,不学也不影响他们在很多场合做出好的PPT来。

等大纲确定了,我们快速找到了合作的六位老师:@小巴,@卓弈刘俊,@鲍平美,@有品无赖,@油杀臭干,@Jesse1981,然后我安排课程章节分工,主要是以每个人的技能特长分配。

作为要开发的第一门课程,我尽管认为只需要八课时大家就会认为值得购买,但是我依然坚持至少要开发18节课程(哪怕无法赶上进度也得开发12节课程上线),而且每节课程信息量不能太少,如果课程章节看起来太少,很多人会觉得不值得购买。

另外我们担心图文课程要是每一节看起来页面太少,会不会也让人觉得是在骗钱,所以我有一个硬性规定:每一节课程不得少于40页,但也不推荐多于80页。因为若过多会造成在线课程加载速度变慢。

第一门课程开发进度一开始并不理想,因为每个人都不太清楚应该怎样做,由我一个个和大家沟通思路,然后我们重点选择小巴老师做了一节课,这节课经过多轮修改,我觉得达到了质量要求,然后共享给其他老师,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原来做到这个标准就好了。

对于高手而言,有了思路,关键就是质量标准,我们对质量标准的要求,采取案例说明的方式,效果是很好的,一旦这个案例标准出来了,再形成更多的课程,就容易了。

我们做出第一节课程差不多花费了一个月,而后面大家提交其他17节课程也只花费了一个月,结果我们还提前了几天完成课程开发任务。

等我们开发“和方骥一起学Excel”课程时,遇到的麻烦有所不同。因为Excel课程应该怎样讲,我们并不是Excel高手,对此缺乏把握。我们花力气说服国内Excel顶级高手方骥老师来主持课程开发,但他开始提供的课程开发大纲是否合理,我个人也有些忐忑。

我把课件给另一位老师,也是Excel大学老师@常子冠老师反馈,他的看法是:

1.内容。很多内容非常好,功能强大(如VBA),但不适合初学者,初学者对VBA和宏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绝大部分人完全可以用其他的菜单或功能来解决问题。建议添加表格标准化和数据标准化的内容。

2.形式。里面部分课程名称可以改得更生动一些,或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或基于一个好玩的点,至于用到了什么功能,如果必要,可放在教学目标中说清楚。

3.顺序。建议按标准化→录入数据→美化数据→图表→处理数据(各种找数据、统计汇总等)进行。这使得学员在开始阶段很容易上手,也方便发对比图到微博,后面的处理数据部分可以发微博,但是明显发微博的动力不大,而且能坚持到第6课以后的学员应该不多(不知道网易云课堂是否记录过类似的数据,如果有可参照现在PPT课程的数据,看一下课程的浏览量在第几次课之后明显减少)。

常老师的看法其实是蛮有道理的,线下培训过程中老师讲的内容未必不是干货,但问题往往是过于顺着老师的水平来设计,而忽视了学员的水平。常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他更了解大学生的入门水平和个性,而方老师一般遇到的都是高手,他更熟悉高手之间的需求,两类人群不同课程开发也应该有所区别。

所以我给常老师的回复意见是:(www.xing528.com)

1.对于Excel我自己也是新手,所以不具备足够的发言权。但在课程开发上,我目前更倾向于认为你可能是对的。

2.我们和方老师也谈过,我要求他能否给小白提供不需动脑就有一个简单套路可以解决常见问题的套路式开发,他和很多高手都觉得为难。但这恰恰是@小蚊子乐园他们图书成功的原因,提供一个框架帮助小白思考。方老师目前写Excel图书,还是知识点思维,不是渐进式课程思维,反过来说在线教育能做起来和课程开发思维的突破有很大关系。

3.一切在线教育的核心是围绕学员开发出好的课程,其他都是虚的,有了这个基础,运营推广才有价值,我们需要一起努力。但一旦开发出来,这是一个拥有很长生命力的课程,加上方老师的号召力,一定能够成功。

4.目前我的态度是倾向于你按你的想法,结合方老师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的知识点,你也提供一个大纲,然后按你的思维开发,互相不干扰,做一课出来,然后到了后期,看看能否结合方老师第一课,加上他知识点讲解透彻的强项,整合起来,能做出真正让别人动手学了管用的课程。

5.如果现在空对空谈大纲如何改,意义不大,和写书一样,得有样章,才能进一步沟通。还得用课件说话,用课件测试小白学员的反应,因为大纲标题再诱人(这是我的强项),没有好课程,也是没用的。

6.我也建议方老师删掉宏,不能作为重点写,只是他觉得有这方面的内容,小白可能觉得课程高大上。

通过上面的邮件对话,大家可能发现“秋叶PPT”课程研发的特点也很像图书写作,确定课程开发主题后,由我个人做策划者,去组织合适的老师去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我会要求先做出大纲,然后拿着大纲去小范围征集意见,在征集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互相调整大纲,然后安排1~2个老师尝试写一个样章,找课程应该有的感觉。

总之样章出来后,我们会请课程开发或相关领域有经验的小伙伴观看,反馈课程意见。如果我们觉得课程质量不足以达到要求,我们会要求其反复修改,甚至在课程设计到一半的过程中,提交半成品给不同的老师去尝试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谁的灵感最符合教学思维,谁的课件设计最符合在线学习者的需要。

一旦样章确定了,我们会马上扩大团队,分头协作,通过网络互相点评,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的开发。

然后我们有经验的核心成员对完成初稿的课程进行细节、逐页点评,让老师进一步完善。在初步完善的基础上,我们考虑把课程上线内测,在内测过程中征集小伙伴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课程。

例如像我们开发“和秋叶一起学Keynote”课程,课程开发老师“@汤是一门PPT”被我们折磨得很惨,作为PPT颜值第一高手的汤帅,在培养教师思维方面,不得不经受我们的反复打磨。

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是,大部分课程完成后我们采取付费内测,小伙伴甚至一分钱优惠都没有,之所以要坚持付费内测,是因为我认为给了钱的人才会对课程提出真实的意见。如果免费内测,很多人会因为感动而去点赞,加上免费体验和付费体验标准自然也不会相同,我们会错过真实的意见。

经过真实付费内测确定没有问题的课程,这些问题也包括云课堂上传带来的信息转换丢失非课程设计问题,我们才会正式对外推广。

在PPT、Excel和Word课程开发上我们积累了这些课程开发经验,在后来我们开发“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和阿文一起学信息图表”“秋叶教你做高颜值PPT”“和秋叶一起学Keynote”等后续课程时,我们基本上沿用了这一课程开发框架。

这种开发框架最大的好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形成了集体备课的氛围,集体备课是线下教学的成功经验,可以快速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

第二,可以引入众包的模式,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门课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一群人在统一的标准下分头推进,就有可能快速完成一门课程,每个人的工作压力都不是特别大,且合作出来课程的质量又有所保障。

第三,我们把最终消费者的意见引入课程评测环节,课程得不到最终消费者认可,是不允许上线的,这是一条坚持到底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