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总结自己做职前能力付费在线教育经历的时间是2015年7月3日。趁着自己的记忆犹新,把商业思考的过程全部写出来,原原本本,不浮夸,不掺水。虽然在线教育还不是完成时,是进行时,希望我的总结对他人是一个参考,对自己是一个提高。
如果把时光切换到2007年初,我想不到八年后自己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在线教育领域。
从2000年到2006年底,我一直在做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工作。2006年底,把所做的14个项目结项,培养出了能够完全替代我的团队,然后给服务了7年的公司递交了辞呈。
在我们这个圈子,国产软件供应商的人员离职,要想提高自己的待遇或者身价,去外资软件供应商做IT项目是不二的选择,我的同事大都选择了这条路。但我没有选择这样做,因为我已经看到做项目的职业生涯天花板——第一,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依赖所在公司或团队的实力;第二,项目是很难复制的,无论做得多么好,都很难带来规模的爆发。
我当时已经具有一年可以拿下千万项目的能量,但我希望自己能够尝试一些更大的挑战。我很清楚,必须从针对关键人的项目思维模式,转向针对普通人的营销思维模式。要有规模,产品就必须卖给千万人,要影响千万人,就得明白什么是营销。
严格来说,我职业生涯的前七年,学的是销售,不是营销。所以我得找一家能够培养我营销思维的公司工作,在我离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但是哪里会适合我,我心里基本有数。
机会很快就来了,我的一位老同事离职后在武汉创办了一家职业教育公司,最早做北大青鸟,后来做自己的教育品牌,希望我能兼职做市场,特别是网络推广。
那时我对办论坛、写博客略有心得,但是如何做网络推广,特别是结合传统电视、电台、报纸、户外媒体去做网络宣传一窍不通。好在领导信任,还有几个刚刚出道却冲劲十足的80后小伙伴已经闯出了一些门路。我边干边学,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弄明白了搜索引擎、论坛、贴吧等推广手法,对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电视、户外如何做出真正有转化率的广告,也看到了大量的真实案例。
到了2008年,我依然对网络营销市场信心满满,和小伙伴开了一家公司做专业服务,一口气合作了近20家公司,项目大都顺利完成,但却因为我和小伙伴的经营理念不同大家也散伙了。
我没有和小伙伴争吵,而是马上把公司的权利股份送给了朋友,自己又开了一家独资公司,因为还有一些朋友要把项目交付给我运营(总是麻烦别人开发票是不好的)。但这家公司也是短命的,一年后我零成本转让了这家公司,不是因为亏损,而是我一个人实在没有精力负责全部业务,太累。
在做招生的时候我不得不恶补了下我学渣级的PPT技术,结果2008年底我居然因为PPT做得好被学校领导叫去专门做了九天的PPT,这次闭关专职做PPT我提高很多,但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认认真真帮领导做PPT可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我完成领导让做的PPT,得到领导表扬而正得意的时候,网友刘俊老师问我能否做一场PPT课程的内训。刘俊老师选择我的原因是他的客户希望PPT不仅仅是设计,还得有逻辑,他关注我的博客,觉得我写的文章还算有条理性。虽然我没有一天PPT培训的经验,但冲着一天5000元的内训收入,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马上着手准备、开发课件。
培训居然过关了,但我自己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我的PPT水平和高手距离甚远,而刘俊老师让我意识到另一个关键问题,老师的工作是能够开发出让学员容易学到东西的课程,而不是一定要证明自己的水平有多高。
从2009年开始,我正式开始了PPT培训生涯,对于我的培训课件和教学方式,即便是能得到学员认可的前提下,我依然一口气迭代升级出了9个全部重构的版本,这些经历使我后来开发真正学员喜欢的在线课程有了足够的自信。
另一个我觉得非常幸运的事情就是,虽然我真正研究PPT的时间较晚,大概是32岁,但在这个年龄我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自己做事过程的习惯,所以我很仔细地回忆和总结了自己学PPT的经历,通过自己完整了解了小白学PPT的过程,加上我在培训中不断观察其他学员的反应,我逐步清楚了解到一个人在掌握PPT过程中真正的困难点会在哪里,是什么导致他们动手失败,我把这些思考放在我升级的课程里进行测试,到2013年初,我的课件已经升级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如果我很早就成为PPT高手,那么我就会专注于技能的提高,会忽略学习过程的观察,等有一天我想开发PPT课程时,往往会成为适合PPT高手分享的课程,而不是方便PPT小白入门的课程。这也是我认为网上很多PPT高手的课件适合分享而不适合教学的原因。高手往往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小白却觉得很困难,但问题是高手已经回忆不起来是哪些具体的困难导致小白卡在学习之路上不能前进,所以他们做出来的课件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很难模仿学习。
在学习PPT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做成一个“如何成为PPT高手”的课件,虽然现在看这个课件的水平还很稚嫩,更多是把不同高手的东西用自己的思维组织了一遍,但这个课件在网络上出人意料地火了起来,2009年我也因此认识了我后来PPT的图书编辑佳少。
佳少找我约稿的时候,我其实刚刚开始学各种PPT技巧,并不具备出书的实力。但我毫不犹豫地答应写一本,因为那时的我已经出版了三本书,特别是《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实战技巧》销售不错,我已经对写书流程不陌生。而且已经知道一本书销售得好,最大的价值不是赚稿费,有口碑的书会带来培训的机会。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我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如何成为PPT高手”课件的成功,让我意识到,如果按照这种图文风格写一本PPT图书,会很火。(www.xing528.com)
对于实力不足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写书首先是一个逼自己快速成长的绝佳手段,顺便我邀请刘俊老师和包翔老师(微博@Lonely fish)一起合作,有高手加盟,写书过程中可以互相激励,互相补充,难度不就降低了吗?
2009年10月,我就提交了书稿,经过将近半年的出版周期,书在2010年3月出版了,在作者简介中,我特别强调了我的新浪微博名(当时还叫@秋叶语录)。书一出版,真的火了,从此我的培训事业、微博影响力双双步入快车道。
后来看到很多培训师和作者吐槽自己的经纪人团队,合作并不愉快。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PPT事业早期就遇到了一个好的培训合伙人、一个好的图书出版编辑,这都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我自己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刚刚面市广受好评的时候,我就大受激励,想要写成系列图书。
有这个念头是受美国系列大片模式启发,我发现绝大部分图书的生命周期都很短,即便是一些畅销书也是如此。要避免这种局面,一种破解的方法就是出系列化的图书,把你的图书在某个细分领域打造成第一品牌,口碑相传,这样可以通过系列化出书和再版升级,极大地延长一本图书的生命周期。
2010年4月,在耀眼的发行数据的刺激下,我给图书编辑发过一封野心勃勃的邮件,我希望出系列化的PPT图书(6本),想一举达到百万册畅销量的级别。
当然,当时的构思后来并没有完全遵从,但大的原则明确了,一年要写一本,多写几本PPT好图书,形成一个系列化的品牌,这个品牌就是后来的“说服力PPT”系列。
在2011年,我们又快速合作出版了《说服力——工作型PPT该这样做》,2012年我们引入更多小伙伴一起合作出版了《说服力——教你做出专业又出彩的演示PPT》,第一版叫《说服力——缔造完美的演示PPT》。
三本书依次出版,使得我们年年有资源运营新书推广,又整合了一批业内的小伙伴,新书推广又带动系列化图书销售,最后干脆做成套装来卖,一直畅销。
系列化图书运营思路成功了,我也因为《说服力PPT》系列的走红,加上不断在微博上分享有影响力的PPT作品,树立了“秋叶”是PPT高手的个人品牌。
在2012年,我已经打通了新媒体和粉丝互动的模式。图书强化个人品牌,线下培训获得回报,整合粉丝能量和不同互联网资源合作继续扩大影响力的闭环。
我很少在微博上说自己在哪里内训,但是私下里各种培训邀约不断,我主要的工作是拒绝这些邀约,因为没有时间响应。为了感谢刘俊老师领我入行,一直到2014年底,我的绝大部分培训项目都只通过刘俊老师的公司与其合作。
在2013年初,出版第四本PPT图书时,我和编辑佳少决定干脆把图书品牌和个人品牌结合,创造更大的衍生空间,我们决定把书名从最初的《懒人的PPT技巧》改做《和秋叶一起学PPT》,在这一刻,我已经下决心要用“秋叶PPT”这个品牌,尝试其他的可能性。
我当时把关注点已投向在线教育领域,我当时就非常肯定,我的课程就叫和图书一样的名称“和秋叶一起学PPT”。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能够在在线教育领域取得一点点成绩,和我每一段经历的积累都有关系。
在IT公司我学会了如何带团队,如何设定目标,如何激励团队;在大学和培训机构我学会了如何用教学思维去分享干货;在职业教育学校我学会了如何做营销推广;在合伙小公司过程中我理解了创业小公司死亡的陷阱;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我理解了品牌运营的重要性,还有引入小伙伴一起合作,共享利益的机制。
如果你们观察我后来的课程开发,就会发现,我大量复制和借鉴了我图书出版的手法——分包合作,快速出版,迭代升级,系列出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