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收过程中,单位时间通过单位相际传质面积所能传递的物质量(kg或kmol)即为传质速率(即吸收速率)它可以反映吸收的快慢程度。
气膜传质速率:
式中 NA——气膜中的传质速率[kmol/(m2·s)];
GA——单位时间被传质的组分量(kmol/s);
S——相际接触面积(m2);
p、pi——组分A在气相主体及相界面上的分压(kPa);
(p-pi)——气相传质推动力(kPa);
kG——气膜传质分系数[kmol/(m2·s·kPa)];
DG——组分A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m2/s);
δG——气膜的厚度(m);
T——温度(K);
p——气相主体的压力(kPa);
R——通用气体常数,R=8314J/(kmol·K);
pBm——组分B在气膜δG两侧1、2两点分压的对数平均值,pBm=(pB2-pB1)/ln。
液膜吸收速率:(www.xing528.com)
式中 ci、c——组分A在液相主体及相界面上的浓度(kmol/m3);
(ci-c)——液相传质推动力(kmol/m3);
式中 DL——组分A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m2/s);
δL——液膜厚度(m);
kL——液膜传质分系数(m/s);
cA、cB——组分A和组分B的浓度(kmol/m3);
cBm——组分B在液膜δL两侧1、2两点浓度的对数平均值。
式中 (cB2-cB1)——组分B在1、2两点的浓度之差(kmol/m3)。
从传质速率方程可得,气膜传质速率与气膜传质分系数和气相传质推动力成正比,液膜传质速率与液膜传质分系数和液相传质推动力成正比。
在气液两相界面处,SO2浓度已达到平衡,可认为相界面处没有任何传质阻力。在气膜和液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流中,由于处于湍流状态,所以SO2在两相主体流中的浓度是均匀的,不存在扩散阻力和浓度差。
SO2气体靠湍流扩散从气相主流到气膜边界,靠分子扩散通过气膜到达两相边界;在界面上SO2溶入液相,再靠分子扩散通过液膜到液膜边界;靠湍流扩散进入液相主体,完成了脱硫浆液对SO2的传质过程。
从上文描述可知,SO2吸收的总阻力集中在气膜和液膜中,即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主要取决于气膜和液膜的分子扩散速率。减小气膜、液膜的厚度对提高传质速率有利,这一点在传质系数的表达式中也得到印证(气膜厚度δG,液膜厚度δL都在传质系数的分母上)。提高气流速度可以减小气膜厚度,但是要全面考虑利弊,选用合理的气速。此外,气流温度低对传质速率也是有利的。
吸收气液界面的形成与脱硫塔的类型和性能有关,如喷雾塔的气液界面是烟气与喷雾液滴表面的界面,多孔板塔(筛板塔)是烟气通过多孔板时,塔板上的脱硫循环液发生鼓泡产生泡沫而形成的界面,填料塔则是烟气与被淋湿的填料表面形成的界面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