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生物产业政策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生物产业秩序尚不规范,相关产业政策缺失,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产业政策体系十分必要。第一,研制重大生物产品需要5~10年,大规模产业化则需要更长时间。因此生物产业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产业政策;生物经济产业制度不能落后于生物经济的发展,应及早出台相应的制度为生物经济产业扫清障碍,提供一条适合其发展的绿色通道。第二,产业政策是国家对产业发展实施干预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存在市场失效的前提下,只有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措施纠正产业发展中的偏差,依靠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才能促进生物产业健康发展。产业政策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第三,分析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现状可以发现,实行积极的产业政策,可以促进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身的能源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由于产业政策明确稳定,我国燃料乙醇产量在短短的3年时间就超过了整个欧盟的总和,成为继巴西、美国之后世界第三大乙醇生产国。国际上对转基因技术的一系列争论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在制定发展这一被称为未来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政策时犹豫不决,导致该产业总体发展缓慢。第四,生物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都从国家层面对其战略地位予以肯定,为生物产业准确定位。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决定国家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才能以此为指导制定具体措施,才能确定发展生物产业的步骤和计划,才能拓展生物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回顾(www.xing528.com)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经济的研发工作,2005年就正式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国务委员陈至立任组长,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中科院等14部门为成员单位。2006年,国家发改委提出“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制定了“生物技术发展纲要”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方案”等。2010年,国务院把生物产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生物产业的重点应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质能,建立医药、重要动植物、工业微生物菌种等基因资源信息库,建设生物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生物育种研发、试验、检测及良种繁育基地,搭建生物制造应用示范平台。正如刘清峰学者指出,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已登上了一个战略制高点。如我国是参与人类基因计划6个国家(美英法德日中)中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1%的DNA序列的测定任务。同时,我国科学家首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10%以上的测序任务,这使我国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领先地位。国家科技部原部长万钢指出,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是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战略,要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生物产业大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时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推进新的科技革命,使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水平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发展重点是:生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生物能源开发与生物多样化保护、中医药、生物安全等10个重点领域,重点支持转基因技术、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等35类关键技术。这些措施,有利于我们把握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