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业正面临信息技术革命、第二次绿色革命或其系列亚革命,正在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并催生一批新的农业形态。农业形态是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需求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具有某种技术特征的农业表现形式。有人称之为农业类型、农业模式或农业业态。在每一个经济时代,农业发展表现出的形态既有所不同,又相互传承与交叉,从而形成异彩纷呈的农业形态组合(群)。在同一个经济时代,各类农业形态通常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基本特征。
从狩采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到目前的信息经济时代,以至将要来临的生物经济时代,农业具有不同的主导功能及功能组合。每个经济时代推动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内生动力)、经济社会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的外在需求(外生动力)也有所不同。从农业主导功能及其驱动力两方面来归纳,农业形态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1)资源型:以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主。
(2)经济型:以追求最大化产量和经济利益为主。
(3)技术型:以科学技术的内生推动为主。
(4)城乡协调型(简称“协调型”):以城镇化发展为导向、城乡环境协调发展为主。
(5)人本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和个性化发展为主。
分别以“农业形态类型”和“经济时代”为纵、横坐标归纳,可以得出农业形态演变趋势。
以上归纳并非分类,而是从宏观上整体考察农业形态的演变趋势,因而部分形态可能重复列于不同的农业形态类型或经济时代。例如设施农业,既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和产量,又以技术推动为主,并兼顾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因而横跨经济型、技术型、协调型三种类型;再如有机农业,从“被动”供给发展到“主动”需求,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www.xing528.com)
归纳是从观察得到的资料或事实出发加以概括,从而解释所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时代的演进,农业形态总体上由过去的以资源导向、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转向以技术导向、以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主,亦越来越趋向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主的“人本化”发展方向。因此,可将农业形态演变趋势亦即各种形态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形态类型总体上沿“资源—经济—技术—协调—人本”主导型的方向演进。
第二,农业形态向多功能化和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主的人本化方向演变。
第三,工业经济时代的农业形态横跨并具备所列全部五种类型,体现出农业工业化、工农融合发展趋势。
第四,面向生物经济时代的即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重点,处于信息经济时代和生物经济时代的交叉域,分属技术型、协调型、人本型。
综上,农业形态演变具有以下时代特征:集成当代最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集成);绿色环保低碳与可持续;生物相关产业融合与边界淡化;农业功能多元化;城乡协调发展;注重生活质量及人本化。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简称GM food)研发与生产是生物科技融汇发展的结果,转基因农业不等同于现代化农业,而是常规现代农业的延伸与拓展。所谓“田园般农业”与崇尚自然的“小农”系列形态,是建立在针对大量人口的现代化规模农业营造出的大批量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丰裕的基础上;否则,小农生产的农产品量少、规格与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将导致地球上至少现有人口的一半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试想,如果没有现代化、规模化农业作为基础和保障,哪有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哪有多少机会一边欣赏“田园般风光”,一边奢谈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
换言之,所谓“返璞归真”式的自然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以及有机农业等农业形态,都是建立在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解决农产品大宗需求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可能成为“乌托邦”式的田园臆想。在生活节奏加快、普遍存在紧张感的现代社会,“小农”的确有几分浪漫和情调,也有存在的空间与必要,但它们与现代化规模农业并非水火不容或完全对立,而是各取所长、相互补充。各类“小农”形态可以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业余调剂”“拾遗补缺”或“锦上添花”,但并非如一些人士所标榜的“用有机农业去取代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如同传统手工制药或制醋不可取代工业制药或制醋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