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是一种听觉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用户通过收听收音机来了解各种新闻。一边听广播,一边做很多别的事情,这是听觉媒体的魅力所在。在社交媒体时代,收音机已经不太多见,用户选择用手机来收听广播新闻。喜马拉雅是听觉内容的聚合平台,在上面用户也可以接触到一些可听的新闻。在公众号中,有几个粉丝人数非常多的账号做的也是听觉内容。相比于文字来说,可听的内容,不仅不影响我们做别的事情,而且优美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对听众而言是一种享受。有些公众号,不仅为自己的文字配上图片,而且配上了声音,因为有了声音,所以吸引了很多粉丝的关注。声音有其独特魅力,在微新闻传播中,声音功能同样被开发和运用。
录下现场的声音,可以给我们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这类新闻的感染力也会更强一些。直接用语言播报,也可以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目前某些AI形象是以声音形象出现的,如小度、Siri等等智能语音助手,用户可以直接用语音向其询问,它们也会直接用声音向用户反馈搜索到的新闻和相关知识。直接用声音沟通,可以免除打字之苦,省去很多麻烦。微新闻可听化的开发,可以满足很多用户对多种场景的信息需求。
【注释】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323页。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324页。
[3]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85—86页。
[4]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22页。(www.xing528.com)
[5]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65页。
[6]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72页。
[7]张统宣、张王梅:《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生产》,东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89页。
[8]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9]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2页。
[10]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