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草根群体:微新闻维权与救济行为

草根群体:微新闻维权与救济行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交媒体完全改变了草根群体的表达空间,使他们从此有了自己可以掌控的“微表达”。微表达可谓是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草根群体对自己的生活遭遇、各种社会现象及他人的言行举止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微表达也许微不足道,但汇聚之后可以形成洪涛大浪。微表达对于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多少发声机会的草根群体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微表达的渠道,大家的情绪得以及时释放,有助于社会稳定。

草根群体:微新闻维权与救济行为

对于草根群体来说,微新闻是实现表达权的重要手段。在传统媒体时代,草根群体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接近媒体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新闻生产的权利在精英手里。社交媒体完全改变了草根群体的表达空间,使他们从此有了自己可以掌控的“微表达”。微表达可谓是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草根群体对自己的生活遭遇、各种社会现象及他人的言行举止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微表达也许微不足道,但汇聚之后可以形成洪涛大浪。微表达对于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多少发声机会的草根群体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家都能够诉说自己的心中块垒,这对于社会情绪的舒缓有正面意义。社会情绪如果强力堵塞,也会形成堰塞湖,会积聚成巨大的势能,导致舆论风险的出现。有了微表达的渠道,大家的情绪得以及时释放,有助于社会稳定。

由于社交媒体的发展,每个人都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在生活中,自己或者亲友遇到不公正、不公平或违法的事情时,不必要像过去那样追着新闻记者,或者登门到《焦点访谈》栏目组寻求曝光,相反,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诉说自己的遭遇。手机是一个非常轻巧的记录工具:见到赏心悦目的事物,可以拍下来;遇到糟心不爽的事情,可以记下来;碰上丑恶的人与物也可以录下来。与整个世界联通的手机,是一种舆论监督、伸张正义的武器。这个武器,现在就握在广大草根群体的手里。由于有了这样的武器,草根对于自己的正当利益就可以有更好的保护。

微新闻显然也是一种维权的工具。例如,农民工遇到欠薪的工头,可以通过朋友圈将其曝光;农民遇上违法拆迁时,也可以上传视频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很多舆论就是从这样一则帖子开始的,点燃之后成了熊熊大火,形成巨大的影响。

当然,每个人的传播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善于利用媒体,从而比较能够影响舆论;有些人自身的传播力弱一些,未必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社交媒体。不过,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的网络时代,周边总可以找到几个能帮上忙的人,并且基于某种同情心、公德心,也会有很多的热心人愿意伸出援手。因此,有了社交媒体之后,草根群体的权益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了。

此外,社交媒体中也有很多民间互助、救济、慈善类的活动。在“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中有一条张月撰写的《一个叫“喂”的女人》的推文,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时候被拐卖的女孩,借助微信朋友圈的力量,最终得以找到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全能的朋友圈帮帮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中,人与人之间相隔的距离被拉近了,要想找一个人,相比过去变得容易了许多。微博打拐、微信寻亲,都是一种由普通用户主导、参与的慈善活动。

在社交媒体时代,有些人得了重大疾病或遇到了重大灾难,会通过自媒体平台予以披露,或者在水滴筹之类的慈善平台上,寻求更多人的帮助。这类新闻是正在发生的,是参与式的新闻,需要大家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新闻,一个人的行动可能会改变新闻事件的走向。单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又是重要的。汇聚网民的力量,可以形成强大的势能。(www.xing528.com)

在传统媒体时代,有些个体在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也会寻求媒体的帮忙,希望媒体报道一下、呼吁一下,从而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如今,可以不需要求助传统媒体,而是通过自媒体以及专门的慈善公益平台就能实现。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新闻造假问题,或者信息不全面造成的伤害公众情感事件。在“罗一笑事件”中,这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是不错的,完全有能力为孩子进行治疗以及处理相关事宜,但是其父却试图通过慈善方式,向广大不知情的网友寻求帮助。这样的做法大大伤害了网民的善意。因为他一方面是在消费女儿,另一方面是在欺骗网民。因此,这一类慈善新闻面临着道德风险。由于审核机制缺乏或不完善,虚构故事和情节的新闻有生存的土壤。

慈善类新闻是个体遇到了困难而发出的一种求助。它不是经常性的,而是突发性、临时性和紧急性的。一旦生了大病,而个人的力量不够,就会通过披露自己的遭遇及各种细节,希望大家能够有善举。这一类新闻可能是由当事人撰写和传播的,也可能是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实现的。

在讲述这类新闻的时候,往往从个人的视角和情感体验出发,可以是非常个人化的、具体的。一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重大的新闻事件,他所遭遇的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坎,出于无奈,他才会求助于大众。另一方面,这类新闻也可以满足大家了解其他人故事的愿望,并且实现助人为乐的心理需求。可见,慈善类新闻有它存在的必要。这类新闻对于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达成社会公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如果想要借助这类事情谋求不正当的利益,则是需要坚决予以谴责和规范的,因此,相比于社交性新闻,这类新闻需要更多的监督和管理,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则,政府或许可以考虑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