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新闻生产中的再生产现象及其影响

微新闻生产中的再生产现象及其影响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微新闻生产中,有一种现象比较突出,那就是新闻的再生产。微新闻生产也存在比较复杂的议程设置现象。微新闻引起微波,产生涟漪,这种现象不难理解。一方面,作为微新闻生产者,他们发了新闻;另一方面,这些照片和文字,以及微新闻生产行为本身会成为传统媒体以及其他自媒体的内容。新闻的跟帖、评论是新闻再生产的重要一环。故新闻整合也是用户参与新闻再生产的一种方式。

微新闻生产中的再生产现象及其影响

在微新闻生产中,有一种现象比较突出,那就是新闻的再生产。

媒体之间存在议程设置。例如,在电视新闻之后,报纸媒体跟着报道;网络媒体中的热点新闻,传统媒体继续追踪,跟进报道。面对一个话题和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并不是同步的,往往是有一两家媒体先起了头,其他媒体觉得这具有新闻价值,于是也跟上。

微新闻生产也存在比较复杂的议程设置现象。微新闻具有议程设置的能力,尤其是那些大V、意见领袖、具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具有很高的人气,可以引导舆论、制造话题、设置议程。普通人也不见得就一点议程设置的机会也没有,毕竟每个人都握有麦克风,都有将其放大的可能。一则引起了其他网友兴趣的帖子,他们予以转发,参与讨论,使其不断壮大,从而成为一个焦点,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2013年3月6日,有人在微博上发了“1999战记”这样一则帖子,结果很多网友也参与了进来,形成了一场网络的狂欢。这表明,一个人、一则帖子也可以引发其他人的情绪,使其成为许多人参与的话题。

当然,微新闻的议程设置,未必都具有如此广大的影响,它产生的很可能是一种微议程,也就是说,在一个圈子或一个群体中,引发了一度的关注和讨论,成了一时热议的话题。微新闻引起微波,产生涟漪,这种现象不难理解。

很多人看到别人的帖子,会予以转发,或者参与狂欢。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互动、交流、分享的平台。比如“百变小胖”就是在一个个网友参与下造就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网络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一个小圈子,看到别人发的帖子,点赞、转发和评论,是对别人的示好,可以由此建立和维护某一种人际关系

除了社交性的友好回应之外,也可能网友发的帖子的确触动到了你的内心。它可能是有趣的,也可能是感人的,或者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促使你可能也会就此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生产与它相似的另一条微新闻,也有可能对此文字和图片进行加工之后,成为你自己的内容。比较常见的是,我们会借用别人拍的照片,单独或者将其与自己拍的照片一起发到朋友圈。朋友圈里的文字大多是自己写的,没有署名。

然而,由于微新闻生产的随意性,我们发在微博、微信和自媒体上的文字和图片未必都是自己原创的,借用别人的一张图片或一句话的现象时有出现。注明了出处,可能显得比较规范和正式,但没有出处的也未必就不可以。毕竟这是社交性的传播,并没有想要占为己有的意思,在法律上没有做明确的禁止。当然,从道德上来说,总还是要求不能故意盗用别人的。

普通的用户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发一些长的帖子或做完整的新闻报道,即便是亲历的新闻事件,他们也只能做一点零散的、片段的报道,而新闻记者、自媒体人则可以撰写相对完整、规范的新闻稿。在看到这些内容之后,如果觉得它写得不错,较为认同其中的观点,为了表明自己也在关注,以及其他一些动机,我们就会转发,希望自己的朋友和更多人可以看到。在转发的同时,我们会加上自己的评论,或者会补充自己的见闻。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单向传播占主导优势,互动和反馈的渠道并不畅通,人们只能与身边的人说一说而已。但在自媒体出现之后,大家就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人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转发时的留言,是自己参与表达的一种方式。当然,可以不只是简单的转发,也可以是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或者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篇,并且这种现象也不少见。关于那些社会热点事件,一旦新闻媒体报道之后,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就会涌现出大量的文章。(www.xing528.com)

新闻的再生产也体现在新闻作品形式的改造上。比如,以图文形式出现的新闻,会被抖音用户制作成一条视频新闻。2021年初,出现了关于假冒活佛骗钱骗色、某某局长以色谋钱等新闻。这类新闻一方面具有新闻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猎奇性,通过被改造成视频,可以在抖音上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由于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特别是在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短视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技术门槛并不高,加上图片、声音和文字形成一条简单的短视频,并不需要太费劲。在这个多媒体、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本来就需要多式多样。从技术上来讲,一条新闻也能够被便捷地制成多种形态,在不同的媒体上进行传播。传统媒体已经在做这一工作,各地县级媒体整合成一个个融媒体中心,就是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显然也具备了这种能力,从而在持续内容生产的要求中,会选择通过这样一种改造来为自己的自媒体填充内容。这类变换了形式的新闻,谈不上是原创的,里面的图片往往取自新闻稿,文字虽有变动,但也来自新闻稿。从作品的角度来说,这是新的形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从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再生产,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可以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反过来,普通用户也可以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素材。在微新闻时代,由于人人参与新闻生产,人人都是新闻报料人,新闻记者通过关注大家的微博、自媒体也可以找到很多新闻线索。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不一定在现场,在现场的用户用手机拍下的照片,是最及时、最真实、最具现场感的新闻图片。那些记者没拍到的画面,他们却拍了下来,这些用户会把它们上传到微博、微信中。一方面,作为微新闻生产者,他们发了新闻;另一方面,这些照片和文字,以及微新闻生产行为本身会成为传统媒体以及其他自媒体的内容。

新闻的跟帖、评论是新闻再生产的重要一环。新闻报道需要做更多的解读,广大用户在看了相关新闻报道之后,会发出各种或长或短、或深刻或粗浅的评论。这些评论是一种微新闻评论,不一定那么完整和规范,但它却是用户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网络新闻来说,它的新闻作品是比较复杂的,不只是采写编辑成稿之后就完成了。它是流动的,是活的新闻作品。那些评论是这件新闻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些内容,它就只能算是固化的传统新闻。此外,用户还会“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转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并根据自己对社会环境与新闻事件的理解,对各种不同来源的新闻稿件进行整合”[6]。故新闻整合也是用户参与新闻再生产的一种方式。

网络时代的新闻也可以说是一种有机新闻,它是在不断生长的。新闻记者和编辑制作完成新闻之后,只是给了这个新闻一颗种子。它在广大用户的参与下,不断发展壮大,用户对其进行补充、修正和更新,使之成为一则新的新闻。这种新的新闻形态意味着新闻生产永远在进行中。新闻不再有一个确定的形态,也不再有完稿的时刻。新闻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而是不断补充、更新的,可以不断地在原来的新闻基础之上进行再生产。迭代新闻是普遍现象。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时效性并不强,新闻其实是延迟的。今天的报纸报道的是昨天的新闻,广播电视也很少直播新闻,往往将最近一天发生的新闻聚合起来。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可以是即时的。由于新闻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新闻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没有时间对整个事件做很全面的了解,而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先报道什么,在了解了更多内容之后再予以补充,从而通过连续的几则新闻,将整个事件呈现出来。

当然,迭代新闻容易导致反转新闻的出现。因为一开始看到的、了解到的未必是新闻事件的全貌,它可能只是一个侧面,是片面的,在报道出去之后,人们发现事件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整个事件可能就反转了。这些年,反转新闻时有出现,一方面可能是事件本身比较复杂,另一方面与对新闻时效性的过度追求也有关系,新闻记者来不及对所有事情予以核实或者没能采访更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