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新闻社会:舆论形成研究

微新闻社会:舆论形成研究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新闻的生产不仅仅是生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也是一种权力话语的生产,使其从精英话语转向平民话语,更重要的是,微新闻在生产的同时也促成了社会舆论的形成。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社会舆论主要在网络空间和社交媒体中生成与传播。从微新闻到舆论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如果能够善加利用,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舆论,设置议程,甚至影响公共政策和社会发展。

微新闻社会:舆论形成研究

微新闻的生产不仅仅是生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也是一种权力话语的生产,使其从精英话语转向平民话语,更重要的是,微新闻在生产的同时也促成了社会舆论的形成。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社会舆论主要在网络空间和社交媒体中生成与传播。长尾效应下,微新闻是当前新闻的主体,由于数量非常庞大的用户在支撑,微新闻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可以在蝴蝶效应作用下,引爆成为舆论事件。从微新闻到舆论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如果能够善加利用,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舆论,设置议程,甚至影响公共政策和社会发展。不过,作为一群“乌合之众”,同样有可能会被操控,算法推荐会造成信息茧房效应,网络水军也可能会误导大家的注意力、误导公众舆论。

【注释】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9页。

[2]塞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曾静平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3]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236页。

[4]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页。

[5]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的力量》,刘艺娉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6]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240页。

[7]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249页。

[8]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

[9]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7页。

[10]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23页。

[11]伯纳德·戈德堡:《偏见:CBS知情人揭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李昕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12]芮必峰:《政府、市场、媒体及其他:新闻生产中的力量博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87页。

[13]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12页。

[14]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56页。

[15]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09页。

[16]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74页。

[17]芮必峰:《政府、市场、媒体及其他:新闻生产中的力量博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5—46页。

[18]芮必峰:《政府、市场、媒体及其他:新闻生产中的力量博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6—47页。

[19]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期,第60—63页。

[20]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胡泳、沈满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21]W.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22]W.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页。

[23]目击媒体的具体信息参见http://eyewitnessmediahub.com/转引自黄雅兰、陈昌凤:《“目击媒体”革新新闻生产与把关人角色——以谷歌新闻实验室为例》,《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第42—49页。(www.xing528.com)

[24]陆晔、周睿鸣:《“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以澎湃新闻“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道为个案》,《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7期,第24—46页。

[25]厉国刚:《微博新闻生产的特征与影响》,《东南传播》2014年第3期,第97—98页。

[26]邵鹏:《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3—51页。

[27]田秋生、肖桂来:《数字化浪潮中的报纸新闻生产》,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99页。

[28]李蓉:《全球化媒介社会背景下的新闻生产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8页。

[29]李蓉:《全球化媒介社会背景下的新闻生产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2页。

[30]窦锋昌:《全媒体新闻生产:案例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4—15页。

[31]孟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据新闻生产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32]孟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据新闻生产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

[33]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99页。

[34]李沁:《媒介化生产:沉浸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43页。

[35]李沁:《媒介化生产:沉浸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51页。

[36]王佳航:《智能传播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基于连接的视角》,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年版,第36—40页。

[37]王佳航:《智能传播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基于连接的视角》,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年版,第90页。

[38]王佳航:《智能传播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基于连接的视角》,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年版,第136页。

[39]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40]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4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42]聂炎炎:《自媒体时代“道德危机”的社会学视角分析》,《对外经贸》2017年第5期,第131—132页。

[43]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44]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赵乾坤、周宝曜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11页。

[45]郜书锴:《场景理论:开启移动传播的新思维》,《新闻界》2015年第17期,第44—48页。

[46]苗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场景理论”研究》,《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13期,第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