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符号互动论在微新闻中的关键作用

符号互动论在微新闻中的关键作用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符号互动论源于乔治·米德,“它是一种社会心理学,认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在语言沟通的各种模式中确立起来的”[43]。符号互动论关注的是社会的微观层面。在微新闻的生产过程中,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会更加频繁、更具有活跃性。该理论的溯源是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符号互动论在微新闻中的关键作用

符号互动论源于乔治·米德,“它是一种社会心理学,认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在语言沟通的各种模式中确立起来的”[43]。符号互动论关注的是社会的微观层面。基于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微新闻、微表达,正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日常交往现象。

在微新闻的生产过程中,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会更加频繁、更具有活跃性。在虚拟的网络公共空间里,媒体形态具有去中心化、网络化等特征,原来由传统媒体主导的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转变为以每个受众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新的媒介载体给受众带来的是更加新鲜、自由和开放的交流互动空间,受众和受众之间又在网络空间内形成交流互动的群体,这也是人逐渐在社会化的过程,从而获得社交性的满足感。在微新闻的生产过程中,广大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发布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轶事,新闻生产也是他们自我展露、自我呈现的过程。它可能是一种区别于大众日常生活的自我形象,很多的语言文字是通过加工修饰再进行发布的。在微新闻发布过后,微新闻生产主体又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受众进行互动,从而获取受众对新闻的印象和建议,在此后的微新闻生产过程中可以生产出更加符合自身需求、大众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新闻内容。

关于微新闻生产的研究,在此还可以提一下场景理论。该理论的溯源是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戈夫曼认为个人在前台和后台的形象是不一样的,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人们塑造着自己的形象,在后台人们会摘下表演的面具,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人们在前台和后台展示的形象有明显的不同。后来学者梅罗维茨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场景理论。他认为,媒介营造的环境会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媒介的逐渐普及会放大这种影响。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这两位学者在2014年出版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提出了“场景五力”,即“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44]这些场景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决定了人们对媒介情境的感知。

场景在媒介传播的空间氛围和虚拟情景营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移动社交媒体是基于场景为受众提供服务的。郜书锴认为,场景理论中的“五力”将会成为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未来“五力”会更多地被运用到媒体融合发展和信息生产中去。[45]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媒介载体远距离传输信息,而移动技术定位系统能够记载人们的阅读浏览数据,有着相同、相似喜好的人群可以结成群体,通过不同的介质,人与人被连接在了一起,彼此之间在不同时空范围下的感知被改变了,参与感得以大大提升。因此,在场景化空间里,人们会更加乐意分享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并且大都是他们用自身语言组织的、能大概描述事件发生的语言文字,这与传统的新闻机构所生产的专业化新闻有很大差异。(www.xing528.com)

在微新闻生产时代,社交化的传播可以帮助大众构建集体信任感,这也大大增强了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人们会不断去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形成新的传播体系。“彼此的身份变得不重要,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价值观的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和云端数据相聚在了一起,信息共享、思想交流构建出新的社交场景。”[46]

在社交媒体时代,微新闻的生产还可以根据特定的消费场景为受众提供适配服务,从而为微新闻生产注入更大的生产动力。通过移动设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可以获取受众在互联网上的浏览信息,通过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可以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为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提供不同场景下的适配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