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现主义歌剧:施特劳斯的影响与特点

表现主义歌剧:施特劳斯的影响与特点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谈及表现主义歌剧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后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后来形成的表现主义歌剧受其影响甚大。表现主义的音乐强烈,只求欣赏者能受到作者的感情的感染,不求题材、歌词以及舞台布景等细节的合理,常运用变形、夸张、象征等手法表现戏剧内容。

表现主义歌剧:施特劳斯的影响与特点

在谈及表现主义歌剧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后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的歌剧创作。后来形成的表现主义歌剧受其影响甚大。

施特劳斯强调主观感受,追求感官刺激,把自我感觉当作最高的审美享受,认为丑恶的事物也应该进入审美领域。在施特劳斯作品中注重表现“力”和“激情”的发泄而不计艺术的“真”“善”“美”。根据唯美主义者王尔德同名作品《莎乐美》所谱写的独幕歌剧充满恐怖感和罪恶感。

理查·施特劳斯作有15部歌剧。他称自己的作品为“剧”,表示既不是传统歌剧,也不是乐剧。《莎乐美》和《埃莱克屈拉》把瓦格纳乐剧毫不松懈的戏剧动力和浓郁的配器色彩浓缩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独幕篇幅里,并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织体以复调为主,运用主导动机贯穿手法,乐队编制庞大,造型逼真,描绘细致。音乐也采用无终式的流动,通过不协和音的不解决,始终保持高度紧张,这在以复仇为主题的独幕剧《埃莱克屈拉》中表现得最明显。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一词来源于绘画。艺术家强调以主观为出发点,它力求表达内心的感受。表现主义的对象是生活在紧张的现代世界中的人们,他们既有外界的压力,又有内心世界的原始冲动,因而焦虑烦躁,他们的行为时常带有反叛性。

表现主义的音乐强烈,只求欣赏者能受到作者的感情的感染,不求题材、歌词以及舞台布景等细节的合理,常运用变形、夸张、象征等手法表现戏剧内容。

瓦格纳的无终旋律,使音乐始终处在悬而不决的状态。音乐的稳定性被否定的结果就是传统的音乐思维基础——调性的崩溃。于是出现无调性的音乐。首当其冲的是勋伯格。他创造了一套新的作曲方法。首先,十二个半音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了避免产生调性的感觉,在十二个音没有全部出齐之前,任何音不得重复。其次,这任意出现的十二音的次序,就成了发展音乐的母题。其后的音乐,全部是它的变形发展。因此,又被称为十二音体系。

(一)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

勋伯格共作有4部音乐戏剧作品,1909年的独幕独角音乐戏剧《期待》,1913年的独幕配乐戏剧《幸运之手》,两剧均运用自由无调性写成。1930年的独幕歌剧《日复一日》则是严格的十二音体系的作品。未完成的三幕歌剧《摩西亚伦》创作于1931~1932年间,也是一部无调性的十二音音乐作品。

《期待》表现一个女人夜间在森林中寻找她的情人时的心理活动。从渴望幽会的兴奋转为对黑夜的恐惧,一直到对情人的失望和仇恨,最后发现她脚边就是情人的尸体。黎明来临,她唱起语无伦次的告别词。把勋伯格的《期望》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历程》最后一场作一比较是有趣的,前者用疯狂的音乐表现疯狂,后者则用沉静的歌曲表现出作者因主角的疯狂而感到的悲怆。

勋伯格的《摩西与亚伦》叙述犹太人在摩西的率领下的出走。这是一部带有清唱剧性质的歌剧。像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东诺夫》一样,人民群众是歌剧的主角。他们交替采用传统的唱法、半念半唱的朗诵式行腔和有韵律的说白。摩西只有一个高潮性的唱句。

这部歌剧的前半部分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表现,特别是狂乱的“金牛犊之舞”,但后半部分乏味,大部分篇幅在讨论宗教。虽然在戏剧性的发展上缺乏贯穿性,但音乐部分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整部歌剧是建立在一个音列上写作的。(www.xing528.com)

(二)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

贝尔格1904年起,师承勋伯格。加上勋伯格的另一位学生韦伯恩(Anton von webem,1883~1945),师生三人有“新维也纳乐派”之称。

贝尔格一生平凡。《沃采克》(1925)获得成功。在1925~1936年间上演166场。这数字使他不安,他认为被这么多的观众欣赏,必定是低水平的了。

《沃采克》根据毕希纳的同名戏剧写成。故事叙述玛丽与士兵沃采克同居,却抵挡不住军乐长的诱惑,沃采克发现后,面责军乐长反遭侮辱,气愤中将玛丽杀死,随后自尽。

《沃采克》的人物都是智力低下的庸人或者是性情变态的怪人,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态:人类生活在没有理性、没有秩序的世界中,这时代充满痛苦、压迫、恐惧和绝望。实际上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关人性的、悲剧性的意义的讨论。而歌剧的音乐语言,虽然不协和而且又混乱,但它适合表现出这样的情绪,因此,演出时对观众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如何对歌剧进行改革的角度出发,可以用来与瓦格纳进行对照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和他同时代的威尔第,而是晚他七十年以后出生的。贝尔格他们对歌剧的改革可谓南辕北辙。瓦格纳把戏剧作中心,让音乐为它服务,而贝尔格则把音乐作为中心,让戏剧成为它的线索。为了体现毕希纳的简洁文体,贝尔格和德彪西一样,摒弃了为适合音乐曲式而重新编写歌词的做法,直接以半念半唱的节奏朗诵法演唱原著,而这一手段又让戏剧不停顿地发展了。但和德彪西不一样的是,贝尔格并不满足于轻描淡写,他要求的是内在的紧张和强烈,具有潜在的浪漫主义内涵。

《沃采克》是20世纪最富有创新意味的一部歌剧。有调性因素的自由无调性音乐语言与十二音音乐技法相结合,说白、朗诵式演唱(Sprechgesang)和传统演唱交替使用,古典音乐体裁形式的巧妙组合,连续不断的音乐发展流程,室内规模乐队大幅度变化的配器手段等等,体现了表现主义歌剧强烈的戏剧性张力

贝尔格尚有一部未完成的三幕歌剧《露露》,他把威特金特的两部小说合二为一,叙述一个不受世间道德约束的潘多拉式的女子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和《沃采克》一样,这部歌剧采用了序列音乐的创作技巧。

贝尔格为这部歌剧设计了一个基本序列,然后他又在此基础上设计主要角色的序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经过筛选的音列,都带有调性的意味,这也是贝尔格晚期作品的一个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