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循环交织,即意味着在这样的结构中有一个或几个轮番出现的核心,这个核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是素材,或是调性,甚至某种织体也能成为这样的核心。在核心及其反复之间则插入其他素材,形成结构。
(一)素材循环
这是一种以曲式结构体现的秩序,作曲家精心把音乐素材和剧情的进展结合起来,形成曲式结构。如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沙皇萨丹的故事》整个第一幕以摇篮曲作为核心,构成回旋曲式。这部歌剧叙述沙皇萨丹听信奸人谗言,把妻儿赶到荒岛。王子在岛上救了天鹅。最后天鹅变为公主,和王子结婚。这一幕描述萨丹出征,皇后生子,王子每时每刻在成长。因此摇篮曲在这里起了中心作用。
《卡门》第四幕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群众欢腾场面中,欢迎斗牛士进场的进行曲不断循环出现,其间穿插儿童合唱及斗牛士之歌,明显地形成回旋曲式特性的结构,到了第二部分霍塞与卡门重唱的过程中,进行曲音调素材又多次作为背景出现。这便形成了整幕音乐素材循环交织结构特征。尽管其间尚有过渡性因素,但总体结构轮廓是清晰可辨的。
(二)调性循环
调性是传统作曲家音乐思维的基础,调性布局是组织音乐素材的重要依据。由于歌剧音乐中不同音域音色的人物演唱必须服从情节的需要,又因为分曲体制时代间歇的出现是天经地义的,因此,一般情况下作曲家们并不强调全剧或整幕的调性统一。他们通常会运用的是一种“游离型”布局方式,即作品由某一调性出发,结束时却在另一调性上收尾。随着音乐与戏剧关系的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随着音乐本身结构的独立性越来越被强调,一些作曲家在创作时也有精心的调性安排。
(三)织体循环
有时作曲家把某种织体,例如乐队的演奏,或是合唱的表演作为一种贯穿因素而把各种音乐素材编织起来。例如《蝴蝶夫人》第一幕的情节以婚礼为中心,先是描写宾客盈门的热烈场面,并且介绍各种人物,后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表现。因此这一幕可分两场。作曲家根据戏剧的要求,又把第一场的音乐分成两大块,前半部分以男主人公平克尔顿的二段咏叹调为核心,作曲家利用引子中的婚礼动机把人物的对话、主导动机以及咏叹调贯穿起来,后半部分女主角上场,在这里普契尼把三次合唱作为联系巧巧桑的两首独唱的贯穿手段。使这一部分构成了一个大块结构。(www.xing528.com)
(四)拱形结构
以首尾呼应为特征的拱形结构运用可大可小,全剧宏观上的拱形结构是跨越中间幕景部分的音乐素材再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最后部分原封不动地再现了第二幕的高潮部分。奥赛罗在掐死爱妻的时候,也同样响起第一幕终场的爱情二重唱的音乐。
《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有一首人们熟悉的曲调,即是在该幕首、尾互为映照的《船歌》。这段音乐在大幕打开时即紧接着前面的引子大段落呈现,继而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唱起这首典雅浪漫的歌,霍夫曼的情人朱丽叶塔加入歌唱,形成优美的二重唱,此为A。然后是达佩蒂托的咏叹调及场景唱段,是为B。接着是朱丽叶塔与霍夫曼的爱情二重唱及场景唱段,则为C。最后是终曲,以《船歌》音乐为中心,不断生发,由乐队演奏化为合唱,又回到A1,直至闭幕。
该剧在一幕之中也有拱形结构的运用,或是以此为基础构成综合形式。
《艺术家的生涯》整个第一幕音乐可分成两场九大块。第一场四大块,第二场分五块。分析第二场音乐素材关系,可以发现综合了循环和拱形二种结构。
这五块音乐中,第一板块起引子的作用,它在乐队中暗示了咪咪的动机a)。第二块是鲁道夫的咏叹调,它由三个动机旋律构成。第三块是咪咪的咏叹调,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本身就是三段体,它又由三部分组成;第二部分由两支旋律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中间旋律的再现。第四块好像是这后半幕的一个间插。第五块是二重唱,因为咪咪的动机a)已充分发展,因此这里主要发展鲁道夫的动机c、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