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有鉴于此,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必然使课时压缩,授课时间大量减少。在此情况下,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一)有效备课

新课程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强调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资料的查阅整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强调实验探究、技能训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

1.从教师自身发展角度要进行“长备课”

教师应有储备意识,要多读书,多与学生交往,积累生活,不断增进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增进自身的积累,努力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2.从备课形式要加强“集体备课”和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有鉴于此,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集团优势。同时教师也要养成反思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要加强“动态备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习惯来说,高中生物备课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通常把备教材、备实验称为“静态备课”,而把备学生称为“动态备课”。很显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采取动静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www.xing528.com)

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让学生实际进行膝跳反射、针刺缩手反射实验来体会神经调节的快速、准确;在讲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协调作用时,可以结合学校正在举行的校运会,围绕运动员冲刺时听到本班同学的加油声时更加快速奔跑的实例加以分析。又如,通过与学生接触,发现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问题比较感兴趣,在学习现代生物技术伦理性问题时,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利用课堂进行辩论赛教学,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而又生动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是动态的、发展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的主渠道。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45分钟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传统的课堂结构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5个环节构成它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起过事实上的积极作用,但局限性很大,主要体现在“教师中心”“讲授知识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格局。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动教,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个贮存物体的仓库,其结果是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把教学看作教师单边教学活动的过程,长期下去,势必压制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将教学的基本要素设计成一个优化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流程,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体现启发性和“双向性”;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衔接紧凑,要突出重点环节,时间分配合理。例如,在进行章节复习时,可以采用“活化应用”模式,其基本程序为知识再现—梳理活化—发散应用—反馈练习四个阶段。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将知识归纳梳理,弄清其联系和区别,并活学活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模式以知识巩固为基础,侧重能力发展,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从古至今,使学生“亲”师始终是使其“信”师的前提。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就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

现代教育提出要重视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民主与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只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例如,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诸如器官移植、克隆及基因工程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或辩论会,师生随意交流辩论[2]。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思想交流,常使学生超越教师,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想法对专业人士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有时还显得幼稚,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创新思想的“火花”,教师应积极鼓励、支持和肯定。通过开展诸如此类的课堂活动,既拓宽了思路,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还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