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肥历史留痕:绿色之城的英雄城

合肥历史留痕:绿色之城的英雄城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至公元280年,吴乌程候、暴君孙皓被西晋大将玉睿活捉,宣告三国时代完结,南北军事对抗局面终于结束,“合肥新城”所肩负的战时指挥中心的历史任务也随之完成。被《三国志》多次提及的“合肥新城”是一座固若金汤的“英雄城”,距今已有1773年的历史。1998年5月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刘铭传故居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历史留痕:绿色之城的英雄城

三国新城遗址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淝河故道北岸,史称三国“合肥新城”。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将军满宠为抵御孙吴军队而固守合肥,在合肥西三十里,建新城屯兵于此。曹魏视其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和“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是曹魏抵御吴、蜀(主要是东吴)的“桥头堡”。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合肥新城”破土动工,到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合肥新城”基本建成。孙吴曾于公元230年、233年、234年、253年4次进攻“合肥新城”,均未取得胜利。直至公元280年,吴乌程候、暴君孙皓被西晋大将玉睿活捉,宣告三国时代完结,南北军事对抗局面终于结束,“合肥新城”所肩负的战时指挥中心的历史任务也随之完成。被《三国志》多次提及的“合肥新城”是一座固若金汤的“英雄城”,距今已有1773年的历史。它存在的50年,是可歌可泣、流光溢彩的50年。

现三国“合肥新城”遗址尚存夯筑土城墙残基大小土墩18处,地形岗峦起伏,护城河水系丰富,西郊风景区蜀山湖就在眼前,秀丽的大蜀山在水一方,信步古城,遗垣古迹,依稀可辨。1985年7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三国遗址新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三国遗址新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墩古文化遗址

大雁墩古文化遗址位于西北郊大杨店乡吴郢村东南约100米处,系商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墩高约5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表有大量陶片、红烧土块,器形有鬲、尊、罐等,文化堆积层丰富。1976年出土了珍贵的分档铜鼎,圆形腹,直式方耳,盖有直边平顶,顶心为弓形鼻,鼻周环铸七字铭,此鼎属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巢国遗物。1985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烟大古堆古文化遗址位于西北郊大杨店乡施大郢村东约1000米处,系商周时代古文化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地表到处可见红烧土块、陶器残片,器形有鬲、尊、罐等,还发现磨制石器二件。1985年7月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合肥晚报》2002年12月3日报道称,通过考古人员发掘判断,此处属于西周时期的古村落遗址,也即两千年前庐州住着土著人

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大古堆古文化遗址位于北郊林店乡韩湾村南50米处,系商周时代古文化遗址,由两座古堆组成,高约4米。地面有大量红烧土、陶器残片,器形有鬲、大口尊、罐等。1985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家花园旧址

洪家花园旧址位于旧城小东门内(今省委内),花园系肥东长临河人洪氏三兄弟于1933年建成。园内按江南园林布局,建有桥、亭、殿、堂等多处仿古建筑,种植了观赏树木花卉、盆景。1938年5月,日寇侵占合肥后,遭破坏。解放后,建为省委机关所在地。

东汉古墓

东汉古墓位于六安路与环城北路交叉处东侧,系东汉时代一座砖室墓,分前后两室,室内面积25平方米。1984年12月发掘清理,出土有枝形铁灯一件,铁镜两面,五铢钱数枚。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交市环城公园对外开放。1985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店古墓葬群

桃花店古墓葬群位于北郊林店乡桃花店至电厂南大门前公路两侧,系汉代墓葬群。1977年曾出土过铜鼎、陶罐等。现存大小墓葬封土堆40多座,其中“釜大古堆”、“双古堆”最出名。1985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2002年11月6日《合肥晚报》报道:因兴修水库,在桃花店汉墓群东山墓区3万余平方米的范围挖掘出古墓葬56座,出土各类文物800多件,除个别墓葬为东汉初期的以外,其余均为西汉墓葬。经初步鉴定,有些文物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文物的标准。

包拯故居——包村

包村位于肥东县浮槎山北的解集乡,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出生地。包拯故宅虽毁,但东西并列仅相距百米的包家井、塘至今依然存在。井名花园井,井筒上部五米为近年重修,下部八米仍为宋井风格;塘名清净塘,又名荷花塘、清明塘,水甚清澈。包村南有一土丘,据说包拯出生时的胎衣掩埋在此,故名衣胞地。包氏宗祠距村北约2公里,始建于宋,现在所见之祠为光绪年间重修。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祠门都朝南开,而包氏宗祠却门朝北开,相传奸佞诬告包拯图谋不轨,为表白心迹,包拯特将祠门北开。包氏宗祠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宗祠、家庙

李氏宗祠位于瑶海区磨店乡群治村(原宗祠村),占地约1.2公顷,道光癸未年(1823年)李鸿章就出生在这里。这里有李鸿章少年时嬉戏、游泳垂柳依依、风景秀丽的“柳荫塘”;塘边有他与兄弟们一起读书、休息的“棣华书屋”和“沧浪亭”;有400余年历史一直大旱不干、水质甘甜清澈且具有传奇色彩的明代建筑“熊砖井”;有李鸿章之母曾耕作过的“麻大田”,祠边还有一座“烈士将军”庙。

李氏家庙位于磨店乡于湾村境内,占地约1公顷,系李氏家庭祭祀祖先和炫耀门庭的场所,整个建筑群系徽派建筑,庙宇雕栏画栋,气势恢宏,正门首上悬挂一块清朝道光皇帝手书“李氏家庙”的匾额。目前,李氏家庙仅遗存一些断壁残碑,庙旁有棵150余年历史的“望春树”(传说系李鸿章当年从日本带回亲手栽培);庙院内腊梅两株,寒冬腊月,梅香四溢,风景雅致。李鸿章母亲坟茔就在家庙附近。(www.xing528.com)

刘铭传故居刘老圩

刘老圩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故居。位于肥西县大潜山西北麓约2公里处,三面环山,西面是万亩冲田,一望十余里,圩的东、北、南、西南有宽约15米的护圩壕沟,与西、西北部大堰相通,整个圩子如同树林。圩内向外界的惟一通道在东南隅,通过大门式的岗亭,有5间房长的两层楼房,重厚木门的两旁和楼上向内有窗,向外有射击孔,内有楼梯互相通连,其他所有更楼除无通道外均同南更楼模式,建筑独特,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易守难攻。过更楼沿石条路北行约百米,左转过一双孔石桥即到前大厅,大厅明三间,古意盎然,后有转心堂楼、书房、小洋楼,整个圩内房屋约300间。1998年5月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刘铭传故居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期将恢复全貌。

刘铭传纪念馆

即将落成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纪念馆,位于宁国路与望江路交叉口处。刘铭传,合肥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是一位“有大勋劳于国家的民族英雄”,被台湾人民和史学界称为“抗法保台英雄”、“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纪念馆将展示刘铭传将军的遗物、书画,以大量文献资料系统地介绍他治理台湾的历史功绩及忧国忧民坎坷悲壮的一生,再现其栩栩如生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同居一楼的刘铭传研究会及其文化艺术传播责任公司下设有思根斋根艺馆、文化艺术沙龙,并经营以宣传刘铭传为主的文化艺术纪念品。其根艺作品被艺术界称为“我国根艺园地里一株风韵别致的奇葩”。刘铭传纪念馆落成后,将成为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处联系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一处具有独特文化艺术的旅游景点和刘铭传及淮系研究宣传中心。

李家祠堂

李家祠堂位于六安路与淮河路交叉口东南角(今省邮电管理局内),系晚清建筑,原存房屋16间,正堂两进10间,东西厢房各3间,面积500平方米。1985年7月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初,经市政府批准,暂时拆除,尚保留四五间旧房(在省成套局宿舍北)。

大孔祠堂

大孔祠堂位于南郊晓星乡学堂村,距市区12公里,南距巢湖2公里,系清代甘肃督办孔繁琴建造的家族祠堂。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布局、结构是典型的清代宗庙建筑。山门三间,横梁均为浅浮雕,涂彩描金,至今金光灿烂。堂内原有一座两层藏书楼,石栏用白巩石雕刻而成,晴日登楼,远眺巢湖,但见天水一色,白帆点点,气象万千,是我市惟一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宗庙,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1986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段氏住宅

段氏住宅位于淮河路318号,系民国年间建筑,为北洋军阀陆军总长段芝贵的住宅,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西边是四合院式建筑群,现存四进五个天井,约四十间房屋;东边为段氏家族祠堂,共三进大厅,后进于三十年前失火烧毁,前边两进拆除,改建为新华社安徽分社办公楼和宿舍。1985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祠堂

高家祠堂位于长江路7号省委机关俱乐部北侧,系晚清建筑。现存古建筑一座四间,面积约100平方米,木雕部分保存完好,为映典小学旧址。1985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倪映典碑塔

倪映典烈士纪念塔现位于城东长江路桥西首“淮浦春融”景区。1992年长江路再次拓宽改造时,沉湮地下38年之久的碑塔主体被遗弃在环城公园路北边。合肥晚报记者设法寻找烈士亲属,多次呼吁并奔走有关部门,直至落实重建经费。原塔名“陆军上将倪烈士映典纪念塔”由合肥籍人吴忠信题写,“倪烈士塔铭”由合肥籍人卫立煌所撰。在这座中西合璧式样的方形塔前,以合肥市人民政府名义立一新碑,名曰:“广州庚戌新军起义倪映典烈士纪念塔”,背面为市文化局撰写的《重建碑记》。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肥东县撮镇瑶岗村,交通便捷,环境幽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制定《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指挥二、三野战军和四野十二兵团渡江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纪念馆对外开放有总前委、华东局、参谋处、秘书处、机要处旧址和《渡江颂》书画厅。旧址为清代徽派建筑群,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绿阴敝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68万平方米,集人文、建筑和绿色景观于一体,融纪念、教育和旅游基地于一身,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总前委旧址二进两厢一座四合院,是当年邓小平、陈毅、刘伯承、谭震林、舒同等同志的卧室。

华东局旧址是两进两厢四合院,曾是时任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副书记康生、组织部长张鼎丞、财委主任曾山同志卧室。

参谋处旧址原是张氏支祠,青砖小瓦,风火高墙,馆内是渡江战役史展览,图片清晰,场面壮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