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行唱法:新概念的创新方式

流行唱法:新概念的创新方式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丰富的流行音乐作品中,必然顺应需求而衍生出丰富的声音表现形式,除此之外,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会开始融入很多“外来”元素,比如原生态唱腔、戏曲唱腔以及边缘唱法“民通”“美通”等,对不同的声音表现形式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唱法唱腔。唱法唱腔的训练中,除了学生能够一定程度地模仿老师的发声状态并产生思考(悟性)之外,有一部分“外来”元素,就是需要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模仿素质。

流行唱法是集演唱、表演、形体、创作、形象等元素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演唱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也是最核心的因素,没有固定的审美,也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演唱风格追求“千人千面”“一人多腔”,具有一定的即兴性,需要尽情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与特色,情感真诚自然。演唱需要与话筒等电声设备搭配扩大制造声音效果,并且需要与编曲伴奏或乐队进行配合,有时编曲的风格决定了演唱的方式方向,也可根据演唱去量身编曲。这些大大有别于美声、民族唱法,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

在丰富的流行音乐作品中,必然顺应需求而衍生出丰富的声音表现形式,除此之外,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会开始融入很多“外来”元素,比如原生态唱腔、戏曲唱腔以及边缘唱法“民通”“美通”等,对不同的声音表现形式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唱法唱腔。不同类型的唱法唱腔的发声状态都有所不同,但如果不经过唱法唱腔的训练,是根本无法达成的,所以唱法唱腔的定位与训练对于流行演唱来讲势在必行。

通俗地来讲,唱法唱腔即是以音乐表现为载体的声音技巧训练。从个人发展定位与作品处理角度考虑,可以单一掌握,也可以搭配混合多种。唱法唱腔训练始终基于音乐需要,音乐中需要什么声音,在训练中就针对需要的声音作刻意训练。

唱法唱腔训练的定位是由个体的乐感、嗓音条件(含共鸣)、模仿能力以及性格、心理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乐感,即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大致包括节奏感、律动感、音准、旋律感等。乐感决定着个体能演唱的音乐风格类型以及作品的质量和动听的程度,既有个体的先天因素,也可经过后天努力弥补到一定程度。关于流行音乐风格的乐感训练,可参考下一章。

其次,是嗓音条件,即声带的天生条件、声波特点以及共鸣腔的天生空间与形态。虽然嗓音可以通过训练而拓展技术空间,开发声音的潜能,但是先天原生的嗓音条件决定着后天的训练难度,就如同体育运动中,矮个子四肢较短、骨架粗的适合练习举重;跟腱比较长的,适合跑跳运动;手臂较粗壮的,适合投掷运动。在声音条件上亦是。一般情况下,声带短薄、声音集中的,适合定位节奏布鲁斯(R&B)等风格;声带粗厚、略带沙哑的,更适合定位摇滚等风格;真声和假声分界较为明显的,可以开发约德尔唱法(乡村)等风格。不过,最终还是要建立在演唱者对音乐感觉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对音乐类型的乐感,即使嗓音条件合适,也没法精准定位唱腔类型。(www.xing528.com)

再次,是模仿能力。唱法唱腔的训练中,除了学生能够一定程度地模仿老师的发声状态并产生思考(悟性)之外,有一部分“外来”元素,就是需要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模仿素质。比如,常有“中国风”的流行音乐作品需要融入原生态的唱腔、京剧的唱腔到唱作中,那么,除了老师的教导与启发之外,学生自己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模仿唱腔的能力,这才会让训练事半功倍。

最后,是性格心理。盲从心理、自卑心理、主观意识过强、刻板印象心理、好奇心缺乏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唱法唱腔训练上的障碍。若别人唱什么,你就唱什么,别人练什么,你也跟着练,不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而一味盲从,就是浪费时间,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演唱的学习本身就需要用一定的时间训练来积累,并没有捷径或速成的方法。

唱法唱腔是体系训练中针对性非常强的环节,比较难以具象化地在书中表述,所以,本章分为五个方向进行概述并提供视频示范。唱法唱腔的训练有助于流行演唱风格与作品的综合呈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同时唱法唱腔的训练模式也体现出流行唱法的特殊性和创新性。

五个方向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